• English

科室简介

一、基本情况:

() 科室沿革:

脊柱外科前身是在矫形骨科成立的脊柱外科小组,1997917日,脊柱外科成立,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独立的脊柱外科专业科室,当时是将中楼一层原产房改造成脊柱外科病房,床位30张,医生是原来的矫形骨科脊柱小组成员: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和胸外科来的王峰,护士长:高小雁,护士是矫形骨科部分护士及全院调配的护士组成:孙玉珍、王茜、冯晓青等11人。201010月,列为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

脊柱外科现有床位122张,医生38人,护士43人。2015年脊柱外科门诊量120473人次,手术3355例。

(二)设备配置:

建科初期,手术放大镜只有二副是日本专家送的,气泵磨钻,手术器械简易,现手术放大镜医生人手一副,术中导航、超声波、显微镜,还有微创高速磨钻、碳素手术床、微创器械等先进设备。

 (三)专业技术:

建科伊始即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在国内率先创新、使用了多项新理念、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995年率先在国内将珊瑚人工骨用于颈椎前后路手术中,200212月,率先将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200312月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158月,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上颈椎、胸腰段手术,均为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主要业务有:颈椎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型术;Magerl+Brooks手术治疗寰枢椎半脱位;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高难度手术;颈椎、腰椎人工间盘置换术;胸椎后路手术治疗胸椎韧带骨化症;ALIFPLIFTLIF手术治疗腰椎疾患;导航辅助下脊柱开放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脊柱微创开放手术。脊柱外伤及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人才梯队:建科时,医生6人,博士1人,学士5人,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二名。护士11人。现有医生38人,护士43人,正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28人,硕士3人。

 (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1科研   目前,共计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7项。具体内容有:1995年始,科室开始进行珊瑚人工骨在颈椎外科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2年,开展新型人工骨材料——具有增强细胞黏附力的双亲性高分子组织工程支联材料的863资助研究项目。2003年,珊瑚人工骨在颈椎前路的应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04年,获市科委基金: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开始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推广应用的技术规范研究。2004年,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脊柱不稳定的诊断治疗标准化方案研究,制定了脊柱不稳定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方案。2005 年,椎间盘的免疫学研究成为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009年,“复合震动的超声骨骼手术仪”获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种复合结构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及制备方法”获发明专利。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开展椎间盘退变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2008年启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相关研究。2010年,“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种外科手术计算机导航系统精度判断仪”获发明专利。 

2004年至今,脊柱外科共获科技部、十三五攻关项目、国自然、北京市科委等课题56项,专利18项。

主持修定:(1)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脊柱外科计算机导航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4)骨组织库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2专著、论文:《积水潭骨科教程》、《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学》等12部,2004年至今,发表中文论文139篇,SCI 41篇。

3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师,科室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承担全国骨科医师进修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全国各地的骨科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4学术交流:每年参加国内外大型骨科学术会议、积水潭骨科论坛,并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体会与同行进行分享,同时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科室每年举办导航技术、微创技术、颈椎外科等学习培训班,与兄弟单位就某个专题举办讨论会,撰写出版专著及在中外杂志上发表文章。

5人才培养:实行病房三级查房制度,青年医生参加学习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骨科学院联合骨科培训,每年派年青医生出国学习。

 (五)应急救援

在历次救灾中脊柱外科都走在前面,例如: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型性肺炎中、2008年汶川地震时,派出了优秀的医师和护士,第一时间赶赴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将个人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圆满完成任务,受到病人及当地人民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