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医科普】夏秋交替,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已有 191 人浏览
2022年9月1日至10日为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越来越引发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在夏秋两季,食源性疾病多发,那么,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它是由什么引起、有哪些表现,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素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临床表现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1、细菌性感染 2、病毒感染 3、寄生虫感染 4、化学性中毒 5、动植物性毒素中毒 此外,也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容易引发中毒的食物:除了常见的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家庭还应防范以下常见的食物中毒或认识误区。1、四季豆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由于加热不彻底,没有彻底破坏其含有的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四季豆中毒可防可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烧熟煮透。 2、发芽土豆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时,…
2022-09-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暴雨洪灾后,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护 已有 223 人浏览
当洪涝成灾时,房屋被淹,供水系统损毁,食物短缺,水体污染,居住条件破坏,人们被迫迁居到临时安置点。在临时安置点,由于人群居密度大,周围积水面积多,粪便、垃圾以及淹死牲畜不能及时掩埋,蚊、蝇密度常常大幅度上升,增加了肠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的机会。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其他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等。洪水退后3-5天是灾后防病关键期,灾后传染病防治策略从三个基本环节入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对确诊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传染病蔓延。患病动物也要及时就地处理。保护易感人群:突如其来的灾害会造成人们的身体免疫力普遍下降,人群普遍易感。应对自然灾害,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
2022-07-20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预防鼠疫要做到 “三不三报” 已有 242 人浏览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深刻描述了鼠疫流行时的惨烈的景象。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什么是鼠疫?鼠疫俗称“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啮齿动物之间,也可在人类之间流行。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的流行病情况如何?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三次全球鼠疫大流行,造成了上亿人口的死亡。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在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终于控制住鼠疫的广泛流行。然而,近年来鼠疫在世界各地仍有局部流行或散发。目前流行最广的3个国家是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秘鲁。中国的青海、西藏、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也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我国鼠疫发病及死亡情况(1969年-2016年)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鼠疫是通过什么传播的?鼠疫的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和鼠疫患者。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
2022-07-1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夏季草地田间活动,需警惕蜱虫叮咬 已有 269 人浏览
夏天高温炎热,蚊虫活动频繁,人们衣着单薄,身体裸露部位多,如果去了草地田间,甚至是丛林,很容易被蜱虫叮咬,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蜱虫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一种很常见的害虫,它外形像小甲虫,扁扁的身体,尖尖的嘴,小的如火柴头,大的像小麦粒,专门叮人的耳后、腋下、肚脐等隐蔽部位。一般常见于松林里、草地上。蜱虫叮咬后有哪些危害?1、常见的危害是诱发过敏反应,出现蜱虫叮咬相关皮肤病,比如发热、过敏性皮炎及皮疹。2、蜱虫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比如: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莱姆病、蜱传斑点伤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叮咬后会出现哪些症状?蜱虫叮咬人后,一般可在被咬处发现蜱虫或其部分断端,中毒后大多起病急而重,根据传染的病原体不同,可出现多种症状。主要症状为局部肿痛、硬结、破溃、发热,皮疹,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严重时会引起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出现脏器功能损害及出血、昏迷、瘫痪甚至…
2022-07-02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惊蛰到,这8点提示教您如何预防传染病 已有 270 人浏览
3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肺结核、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预防此类传染病呢,给您8点生活小提示: 01、开窗通风开窗通风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3次,每次有效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房间较大,室外无风时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通风时注意保暖。02、避免人员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可有效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在人员密度较高的场所,如地铁、公交、商场等,需正确佩戴口罩。03、勤洗手、少摸鼻子和眼睛日常生活中手很容易粘上许多病原微生物,维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鼻黏膜、球结膜、口腔等进入人体。04、多饮水、合理膳食多喝水可以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增加黏膜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菌菇等,避免饮酒及辛辣食物。05、注意保暖受凉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包括减弱呼吸道抵抗力,从而增加病原菌入侵…
2022-03-0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医生手把手教您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已有 269 人浏览
随着三九天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北京已进入冬天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我院回龙观院区发热急诊的就诊患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最为常见,在工作中,我们常常被询问以下问题:“医生,我发烧、流鼻涕、嗓子疼、咳嗽、浑身不舒服,我这是得流感了吗?”“医生,我感冒了,听说达菲(奥司他韦)特别管用,我能不能也吃上啊?”“医生,我家孩子得流感了,家里老人也发高烧了,但老人查流感是阴性的,就不是流感了吗?还能吃达菲吗?”针对以上关于普通感冒和流感的疑惑,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区别。1、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鼻病毒、人冠状病毒、腺病毒、人副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肠病毒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2、季节性、传染性不同普通感冒:全年皆可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传染性弱,没有大流行的特性。流感:每年…
2022-01-1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小心“隐身”在冰箱中的健康杀手 已有 270 人浏览
每逢双节,家家户户都要储存肉蛋奶菜等食品以招待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后,免不了要将剩菜剩饭堆到冰箱。说到冰箱,家居必备的电器,可以很好的延长食品保鲜期。诚然,冰箱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但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打开冰箱,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但冰箱中的食物并没有变质腐败,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异味是微生物代谢造成的,冰箱虽然会创造一个低温、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的环境,但能适应这种低温并觉得相当舒适的微生物也不在少数。那么,冰箱里到底有多脏呢?2010年,全球卫生理事协会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9个国家,进行了一项《家庭卫生报告》调查,结果发现,冰箱内部是家庭卫生第二受污染重地。使用超过半年的冰箱,隔层和内壁上每平方厘米的菌落数量已经过千,对比公共场所的马桶样本的菌落总数,每平方厘米菌落是41个,也就是说冰箱比马桶还要脏几十倍!图片图片图片冰箱里的微生物有哪些呢家庭冰箱的冷藏温度一般设定在4℃到10℃之间,对于很多能在低温下生存繁殖的细菌来说,这个温度再适合不过了。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虽然在零下几…
2022-01-0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乙型流感来势汹汹,专家教您如何鉴别和预防 已有 309 人浏览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一般为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而在我院回龙观院区发热急诊的就诊患者中,每天都会出现几例乙型流感患者,发病率远远超过甲型流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大家需要科学就医,对症下药。患者:什么是乙型流感?张医生:乙型流感是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乙型流感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也有直接接触传播的。它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患者:乙型流感是怎么传染的?张医生:当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到另一个人的鼻腔或口腔时,可造成病毒传播。也会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接触传播。它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患者:乙型流感有哪些症状?张医生:相比普通感冒,乙型流感的全身症状更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咽痛、咳嗽、呕吐、腹痛腹泻(多见于儿童)等,体温甚至会达39-40℃。儿童症状会更加严重。乙型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并使某些慢性疾病恶化,如哮喘,心脏病和糖尿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死…
2021-12-24 查看详情信息 -
用爱关“艾” 共享健康 已有 295 人浏览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1年的最新估计,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球已有7750万人感染HIV病毒,347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因此艾滋病仍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主题再次向世人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共建共治共享,携手应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为实现防治目标、终结艾滋病、终结疾病大流行而努力。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对艾滋病陌生,但是社会上仍有很多情况将艾滋病人差别对待。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与其他病人一样都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不仅要承受疾病造成的肉体痛苦,更会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煎熬,一旦遭受不理解他们的歧视,将会导致他们不愿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而不利于病人就医,进而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当然,我们在关爱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同时,先要注意保护自己,因此需要了解艾滋病主要的…
2021-12-01 查看详情信息 -
【艾滋病性病防控】正式启动!北京市为重点人群提供HIV暴露前预防试… 已有 288 人浏览
2021年11月24日,在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之际,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针对HIV感染高风险人群的暴露前预防(PrEP)工作。PrEP实施背景为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北京市在全面落实现有各项防治措施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PrEP是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一种新型有效的生物学预防方法,适用于HIV阴性的高暴露风险人群,在发生高危行为前就开始服药,进行事前预防。 PrEP作为WHO推荐的HIV全面预防策略的一部分,已在很多国家开始实施。中国在近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2020年发布了《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北京市在前期的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工作模式,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协调各相关机构部门的职责,为全面规范化实施PrEP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式启动的PrEP将为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加筑一道新防线! 线下、线上两种服务模式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北京市疾控中心制定了HIV暴露前预防工作方案,与各区疾控、相关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合作,共同推进此项…
2021-12-01 查看详情信息 -
【普法宣传】你需要了解的《艾滋病防治条例》 已有 286 人浏览
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1年的最新估计,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球已有7750万人感染HIV病毒,347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是第一部针对单病种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艾滋病防治条例》共有七章六十四条,分为总则、宣传教育、预防和控制、治疗和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责等七个部分。 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权利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41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艾滋病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尤其重点强调的是,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患者是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而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指定医疗机构还会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艾滋等服务。 保护隐私的权利《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
2021-12-01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夏季发热需警惕“空调病” 已有 277 人浏览
盛夏酷暑,持续高温,空调成了防暑降温的主力。有的人会在空调房里呆上一整天,也有的人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进来,直接走到空调前直吹。殊不知,这么吹空调虽然凉爽了,但疾病也随之而来了。入夏以来,发热急诊的患者有增无减,很多患者出现了发热,畏寒,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咳嗽,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除了感染性疾病外,还需要警惕空调病。空调病是因为使用空调时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适应不良,因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哪些因素会引发空调病1.空间密闭干燥,空气不流通空调房间一般都门窗紧闭,空气流动性差,时间长了,室内氧气量下降,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房间内湿度太低,这就会对人体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2. 微生物滋生空调房间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空调中藏有很多的细菌、霉菌、尘螨、粉尘。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及过敏,引起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肺炎,最严重的一种致病菌要属军团菌,尤其是中央空调,它的冷凝水…
2021-07-2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做到这几点,远离中暑 已有 257 人浏览
近一周来,北京的天气一直都是高温蓝色预警状态,暴晒模式正式开启。对于需要外出工作的人来说,如何才能防暑降温,远离中暑呢?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温度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心脑血管疾病、体弱、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等耐热能力差者最易中暑。同时,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里进行室外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的,即使是健康人也有可能发生中暑,甚至死亡。因此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效地治疗,可引起严重后果。中暑会有哪些症状呢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一段时间后,若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口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就要想到是否中暑了。如果不加重视,就会出现体温上升至38.0℃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如果上述症状再不被重视,就会出现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甚至死亡。如何避…
2021-07-1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五一假期外出游玩,当心饮食不洁引发腹泻 已有 271 人浏览
“大夫,我上吐下泻,赶紧止住吧……”“大夫,怎么不给我输液,输液好的快……”“也没吃什么,就吃了小摊上的凉皮……”进入四月,天气转暖。感染疾病科接诊腹泻患者呈直线上升趋势,约占就诊量的1/5。患病原因基本上与进食过不洁食物有关,大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还伴有发热(T≤38.0℃)、全身不适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腹泻(diarrhea)是肠粘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的统称。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因饮食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肠道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哪些情况容易饮食不洁,导致腹泻呢?01、喝未经加热的自来水加氯不能杀死囊肿形式的寄生虫,如贾第虫或隐孢子虫,所以我们要将水煮沸至少五分钟。02、饮食前不洗手从外面回到家里,应先用肥皂洗手再去接触食物。洗手是除去病原体的有效方法。03、在外吃饭许多餐馆和熟食店的汤、酱料及炖肉经常储存在大型容器中,往往没有盖上盖子,然后在微波炉内加热。微波烹调并…
2021-04-23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创新月】疫情防控不放松,口罩还要继续戴! 已有 242 人浏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家还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更应该继续科学防控,戴好口罩,防止病毒的入侵。口罩的分类有哪些?目前我国医用口罩主要分为3种:防护级别最高的医用防护口罩,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环境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①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用于中、低风险地区和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②医用外科口罩:可阻隔血液、体液穿过口罩污染佩戴者,与面部的密合度不如医用防护口罩那么严密。③医用防护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应在暴露风险较高时佩戴。如何选择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低风险地区可根据以下建议选择佩戴口罩:在户外、公园等场所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佩戴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相对封闭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室内购物场所、网吧、电梯等需戴一次性…
2020-10-1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疫情常态化的今天,老百姓如何面对? 已有 269 人浏览
我是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医生,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科普话题是:疫情常态化的今天,老百姓如何面对?我想,不管是国内外,只要地球上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存在,我们再出现疫情反复的可能性就会有。经历了这场疫情,应该使每个人都要清楚:如何做好在疫情常态化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准备。也就是准备打持久战。现在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16条看法。一、花钱买记性。此次疫情对谁都是遭遇战,前期吃亏在所难免。但不管怎样,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句话:疫情的弦不能松。二、听命令守规矩。对疫情的处置就是三板斧,围剿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但关键需要全社会服从命令听指挥,上下一盘棋。定好的规矩,不要破坏。三、养成好的健康素养。新发的传染病人人易感。但不是传染病来了,人人都会被感染。原因很多,其中机体的免疫力占了很大的原因。所以疫情常态化后,也要保证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是远离传染病一个积极的防疫手段。 四、养成以防控为主的公共卫生习…
2020-09-28 查看详情信息 -
怎么预防热伤风 已有 242 人浏览
一、前言 进入夏季,连续的高温不下,又一个“桑拿天”即将来临。夏日炎炎,由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所以出汗量会增加。这时人们往往会开着空调、风扇、用凉水冲浴、骤然进入温度很低的房间,殊不知,这样很容易患上“热伤风”。 二、好发人群 热伤风多发群体一般是中青年、老年人、儿童。应该说中青年的抵抗力是很强的,但是实际上很多中青年人的生活缺乏规律性,包括饮食不节、没有规律,这样就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就比较低,儿童的各脏器都还没有发育完全,以上三个人群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表现 热伤风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热重,发冷轻,头痛、恶心、流稠 鼻涕,口渴,咽上红肿疼痛,痰黄稠,周身酸痛等。 四、治疗 得了“热伤风”后,不少患者急于退热,滥服退热片,出一身大汗后热退,接着体温反跳,不得已再上医院打退热针、打点滴,还要求在补液里加抗菌素……,这种自作主张的不合理治疗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不可能缩短感冒病程。 值得推荐的处理方法是,卧床休息,多饮水,药物方面可…
2017-10-27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