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为了西藏孩子的健康
【编者按】
2021年3月21日,北京市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干部、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杨劼告别妻子和孩子,再次踏上西藏高原,完成后半部分的援藏工作。在假期短暂的时间里,他记录下前期的援藏工作,无论是开展创新手术,带教学生、组织培训,还是建立健全科室制度,都体现出积水潭人开拓创新,不畏艰辛,实干援藏的无私大爱。让我们向积水潭医院的援藏干部们致敬!
援藏日记——为了西藏孩子的健康
雪域高原,人们常说的最后一片净土。由于高寒缺氧带来的影响,这里的百姓多发肺动脉高压,心脏肥大,大脑衰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同样,骨关节疾病、先天肢体畸形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当了解到一些人因就医困难造成疾病被拖延,失去治疗最佳时期后,我义无反顾地申请了援藏。2020年7月31日,我跟随北京市属医院医疗援藏团队第9批第2期的17名团员抵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开启了我的援藏之旅。
进藏不到10天,刚刚适应了高原环境,我就完成了第一例儿童骨折的手术治疗。同时,日常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门诊、手术、外出义诊、政治学习、扶贫、带徒弟,还有科室行政工作,科研工作。因为职工宿舍与病房楼仅仅一墙之隔,有时会被叫去参加急诊手术。小儿骨科专业在西藏地区完全是一片空白,随着就诊的病人日益增多,工作异常的充实与忙碌!
杨劼每周开展科内教学查房和讲课
11月中旬,一名病人走入了我的诊室。这是一名14岁的大女孩,因为家庭贫困,右髋关节脱位迟迟得不到治疗,严重跛行,活动障碍,继发膝关节、踝关节及足部畸形。在医院和拉萨市卫健委领导的帮助下,我们争取了“李桓英基金”的资助,建立专家团队提供医疗服务,组织义务献血,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首次在高原地区完成了“大龄、高位髋关节脱位”的保髋手术治疗。目前病人截骨端已经愈合,能够行走,并且在康复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功能。
随着影响力的增加,整个西藏地区的儿骨病人汇集到拉萨市人民医院,我们竭尽所能,每个手术日都有儿骨病人在接受治疗,常规手术经常加班做到夜里,等待床位住院的病人仍保持在30-40余人。高原缺氧环境下,高强度的手术工作对身体是一次考验。不过,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藏区的孩子们多做一些工作,都是值得的。
杨劼为小患者诊治
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教了三名徒弟。结合当地的医疗需求,我主要从儿童创伤,发育性髋脱位的系统治疗;外固定架的骨科治疗;马蹄足系列石膏矫形及手术治疗等方面开展教学。为了尽快让他们掌握技术,我从解剖入路开始“手把手”地教,在术中边做边讲,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放手让他实际操作。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的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让更多的医生学习到最新的诊疗知识,2020年11月7日,由中华医学会西藏骨科分会、拉萨市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小儿骨科共同发起并举办了“首届拉萨儿骨骨病、创伤基础培训班”,到会的包括西藏绝大部分地区(除阿里地区外)的骨科医生120余人。现场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在安静的倾听、记录,很多医生说这次的学习让他们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这样的培训。
杨劼对股骨感染后骨缺损患者实施外架骨搬运术
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骨科资料室,制定标准,收集病例资料;申请了一项院级基金项目;制定骨科急诊分级制度;每周科内教学查房一次,每两周科内讲课一次;自治区范围内讲课两次;院级会诊一次。截止春节假期前,我担任主刀完成手术101例,其中各年龄阶段发育性髋脱位病人50余例,其中8岁以上的大龄髋脱位占20%以上,开展了包括骨盆三联截骨联合髋臼成型,髋臼周围旋转截骨联合股骨近端截骨等高难度手术。5次下乡扶贫义诊,3次对寺庙僧侣进行义诊和健康科普教育。自治区范围内讲课3次;院级会诊1次。建立骨科住院总医师制度,和同事一起共同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向现代化骨科迈进。
第六批组团式医疗队赴当雄羊八井镇彩渠塘村开展义诊(第二批右二为杨劼)
西藏有纯净的蓝天,有巍峨耸立的雪山,有牛羊遍野的草原,还有更多需要我们治疗的孩子,进藏工作时间刚刚半年,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西藏,我愿意为这里的医疗工作做出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