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介绍 >> 特色技术 > 正文

【学术交流】医院专利和技术成果转化——我院第13期“积医学术沙龙”如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8-20点击数 字体:

2020817日,我院第13 “积医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继续采用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会议由院团委王含书记和科研处韦祎副处长主持。参加学术沙龙者以“青苗、学科新星计划”参与者及对科研和专利转化有浓厚兴趣的中青年人才为主。

1.jpeg

本期沙龙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泱深生物公司CEO、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知识产权律师、高级工程师杨承刚教授。另一位是我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种皓,现任医院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经纪人。本次沙龙主题为“医院专利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位嘉宾倾囊相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

2.png

杨承刚教授从事医药医疗技术研发近20年,具有非常丰富的医学专利规划布局经验,目前带领团队协助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及科研院所专利申报3300余项,方向涉及基因诊断、蛋白药物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杨教授今天分享的题目是《骨科专利拓展——基础医学及临床数据专利解析》。

3.jpeg

杨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的医学专利政策,分析了全国十年专利申请趋势以及全国医院骨科领域专利申请状况,并进一步梳理了专利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他以发明专利举例,解答了什么研究方向和研究材料可以申请专利。杨教授指出,发明专利授权前景大的客体在于医疗器械,基础医学,临床数据方向。而骨科常见的潜在专利资源包括手术技巧,护理心得,课题数据,临床样本等。杨教授有备而来,以整理收集的本院近期已发的高分文章为例,详细剖析了文章的可专利性。杨教授还针对基础医学类骨科专利进行了分析,向大家展示了诊断学领域、药物类和其他相关类别的成功案例。杨教授还分析了临床数据系统发明专利要点。他认为临床大夫们可以重点关注临床数据专利中新型评分系统的内容,比如医学诊断模型,临床用药模型,预后分析模型和医学实验计算系统。杨教授指出,整个骨科领域目前发明专利中基础医学和临床数据类的比重还是比较低,建议大家可以在平时的基础和临床课题中积极挖掘闪光点,在申请时可以和多部门多学科合作,争取获得更多的专利成果,实现转化。

4.png

种皓医生曾获第四届全国临床创新与发明大赛一等奖、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年会“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比赛第一名。目前主持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理工大学医工结合项目“超声引导下人机交互型机器人”项目开发。种皓医生讲课的题目是《医学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经验分享》。

他先分享了一个故事,讲述了麻醉科近年成功研发并转化的智能麻醉辅助系统的来龙去脉。其最初产生想法的源头,就是刚参加工作时每次急诊夜班大量的麻醉工作需求。有了好的想法之后就是寻找合作,与包括工科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出原型机,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企业方的合作伙伴来提供资本和市场资源。在近两年的研发过程中,种皓医生得到了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企业关注的产品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产品力,市场,学术地位,政府资源。同时,他认为医务工作者要想做好技术转移工作,需要做到合规合法,坚持原则;明确医学需求、临床需求、市场需求的异同;明确做研究与做产品的异同;努力提高学术影响力;寻求专业帮助。

5.png

会后大家围绕主题进行了讨论和提问,两位嘉宾一一作出了详细解释,解答了很多人长久以来在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中的困惑,让听者受益匪浅。

文图丨研究所 王超


上一篇: 北京援藏医疗专家:救治患者 培养人才

下一篇: 【学术交流】创伤骨科ERAS示范病房线上系列课程之——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