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光明日报/2022.02.17/眼睛就像摄像机,每一帧都要捕捉到

发布时间:2022-02-17点击数 字体:

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医疗官 梁学亚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由于开放性腿骨骨折,我接受了外科手术,接下来将回家康复。我要感谢所有照顾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终点冲到我身边的人。”

——美国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

延庆小海坨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在“雪飞燕”赛场上进行医疗保障的正是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定点医院,10多家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冬奥高山滑雪医疗队。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滑雪医生要在4分钟内到达受伤运动员身边,实际上我们2分钟左右就能赶到。比赛中运动员受伤的话,我们要滑过去即刻处置。每个人受伤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运动员当时的滑行姿势和速度,判断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所以我们会在赛道边时刻盯着每一个比赛的运动员,捕捉他们的摔倒姿势,比如怎么倒的、倒的方向、有没有翻滚、有没有腾跃,还要看是趴着停,还是侧着停,还是仰卧位停,这对判断伤情和救治很重要。

开赛首日的男子滑降比赛中,一名运动员以130多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但不幸失误摔倒,冲出赛道触网,在雪道上滑行了几十米。接到救援指令后,我们的滑雪医生孙旭2分钟滑过冰状雪到达现场,迅速检查伤情,止痛并为其左肩和左前臂SAM板固定,5分钟救援队将伤员转运到竞速运动员医疗站。随后,李旭医师迅速检查和治疗伤情,15分钟后转诊,28分钟后急救车将受伤运动员转到延庆区医院冬奥专区。

这样的救治速度,是历经无数次演练和培训练就的。在雪道上为受伤运动员进行骨折的固定、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操作时,手法与在医院或城市保障中有很大差别,因为低温环境我们会贴身携带药品、针剂等医药器材,还要准备保温毯解决运动员的失温问题,在雪道30多度的斜坡上,救援队员必须保证自己不会滑下,还要确保医疗器材不会滑落。

全世界的冰雪健儿齐聚北京,用拼搏和汗水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我们也在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践行自己的使命,我认为我们在冬奥会上展现了中国医者的风采!

(本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上一篇: 中国日报/2022.02.17/最会滑雪的医生来了!网友:这群人可能是下届冬奥冠军

下一篇: 光明网/2022.02.14/北京积水潭医院三院区急诊雪后接诊167名摔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