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人两次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3D打印定制钢板解决难题
患者是一名81岁高龄女性,因摔伤右侧髋关节到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特殊的是,患者7年前曾因跌倒后右侧髋部着地,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这种骨折也被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骨折后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老人当时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很快康复至正常的生活,7年来行走活动自如。不幸的是,患者这次再次跌倒受伤导致右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比上次更加复杂、治疗也更加困难,手术风险更高。
通过对过去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梳理,吴新宝副院长、杨明辉主任医师团队发现,随着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增多,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数量也逐渐递增,而此类患者也存在很高的再次跌倒受伤的风险,这意味老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也将逐渐增多。对于此类老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在治疗时要兼顾骨折、假体和骨量3个方面,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治疗难度都很大。
针对这位二次脆性骨科的老人,治疗团队考虑目前假体周围骨折钢板大多与患者股骨近端形态不匹配,不能很好贴附股骨近端表面,容易造成金属物对周围软组织刺激,严重者会影响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此外,假体的存在导致钢板近端螺钉无法置入,钢板上也没有线缆环扎专用的通道,从而造成骨折固定不稳定,远期容易发生内固定物失效,这对一位已经经历两次脆性骨折的老人来讲将是一个灾难性结果。
因此,治疗团队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分析,决定采用当前骨科治疗前沿的3D打印技术。传统的3D打印定制钢板只是3D打印股骨模型,再通过机床加工定制钢板,而通过爱康医疗的医工交互系统,研发工程师团队与吴新宝教授团队紧密配合,根据患者患肢影像资料,专门设计了个性化定制的并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打印制造出解剖型股骨假体周围钢板。该定制化钢板使用创新设计,在形态学上,钢板近端的钩状结构可以与患者的大粗隆完美贴合,钢板在股骨假体段特地制作了环扎线缆的通道,使操作更简便,钢板在假体远段设计4枚螺钉孔,用于置入双皮质螺钉。整套定制化钢板系统所具有的稳定骨折固定能力,便于复位固定的解剖型形态设计,以及精准化的大粗隆钩及近端环扎通道功能形成了集三大优势于一体的骨折内固定系统,从而达到规避传统内固定物的不足,同时兼顾了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和骨量不足3个方面的需求,增加骨折内固定强度,更加可靠保证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目标。
经过治疗团队术前详细规划,2022年1月12日,团队按照手术设计顺利完成了骨折的复位固定手术,手术用时1小时45分钟,出血量400ml。术后影像显示,骨折解剖复位,定制钢板位置得当,线缆环扎及置钉位置理想,完美实现了术前规划的手术目标。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部位形态特殊,尤其是发生于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的骨折患者来说,骨折的良好复位、坚强固定是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的前提条件。对于骨折部位解剖形态异常的患者,常规的钢板无法对骨折部位结构实现完美的解剖贴附,而通过定制化假体的使用,可以实现便捷的骨折复位、术后异物感降低、骨折固定更为牢靠。
目前,“3D打印定制化手术技术”已经成为针对特定人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能大大减少因传统治疗方法不足产生的并发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这一技术还存在等待打印时间略长,缺乏专用手术工具等缺点,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文图丨创伤骨科 刘刚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