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丨姗姗来迟的“大头”老张,医护却加班为他手术
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肾友,每位“肾友”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可能过度焦虑,活得小心翼翼;可能要接送孩子、洗衣、做饭,要照顾家里卧床十年的老伴,被生活琐事所牵绊;亦或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因病失去劳动能力……
周一一大早,我就接到病房医生的电话:“付医生,有时间来病房看一下老张,他刚办好住院,头胀得厉害,想尽快手术。”“好的,马上!”放下电话,我便推起超声机往病房去,心里嘀咕着“可算来了……”
老张是我们血液透析中心的“常客”,因放置起搏器、颈内静脉反复插管等因素,出现上腔静脉狭窄,颜面及上肢肿胀,曾多次行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治疗。3个月前,他就已经出现了颜面肿胀的症状,血管通路组及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反复叮嘱、劝导他进行复查并治疗,但他一直拖延。病房医生早已为他留好床位,可老张再次临时反悔,生生又拖了半个月。
“不过老张平时吃药治疗依从性很好,也许这次有什么特殊情况呢?”这么想着,我进了病房。坐在病床上的老张脸胀得紫红,头也大了两圈,于是我忍不住把不满倒了出来:“您可算来了!上次出院咱说好了的,仔细观察变化,肿了、影响透析了就尽快来。您现在是上腔静脉狭窄,这要是完全闭塞了,手术就不好做了,到时候受苦的还是您呀!”
老张满脸的委屈,说道:“诶呦,付大夫,我知道你为我着急,我有特殊情况啊!我是想早点来的,可是我老伴腿摔折了,平时我透析都是她忙活,现在她骨折了我也得照顾她……我这脸憋得是挺难受,这不现在老伴好得差不多了,我就赶紧过来了。”
听完老张的诉说,我感到刚才的说教有些冒失了,“这样啊,照顾老伴是应该的,您也不容易,都赶上了。”
我快速地给老张做完血管超声评估,并向张东亮主任汇报了情况。考虑到老张症状较重,在院外拖延了太长时间,张主任提出:“今日尽快手术。”
周一虽然不是我们科的手术日,但介入治疗中心的护士们毫无怨言,安排好手术、准备器械,加班配合。为了给老张做DSA-3D造影,保证手术中DSA的成像效果,曹志国技师下了白班后专程从新街口院区赶到新龙泽院区。
18:40,老张顺利上手术台了,准备行DSA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术前,老张还与老伴视频,再三叮嘱家里事务。对于医生来说,这只是一台普通的手术,但对老张而言,倒有点奔赴“战场“的紧张和凛然。
手术中,张东亮主任很快找到了病变血管,但由于术前拖延时间太久,老张的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已经不是狭窄而是长段的闭塞,这就给导丝通过造成困难。更换导丝,调整导管,张主任尝试了很多办法也没能穿过病变血管。也许是感觉到了手术的困难,台上的老张还给我们打气:“不着急,师徒同心,齐力断金。”终于,凭借张主任精湛的技术和耐心的操作,导丝通过了!紧接着,进行球囊扩张,开通闭塞血管……
“张主任,太棒了,'嘭'的一下,我就感觉瞬间通畅了!”老张略带夸张地描述着解除痛苦后的舒爽。
手术顺利完成,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术后第二天,老张出院回家与老伴团聚了。一周后,我回访老张时,看到他的手臂和脸部均已消肿。此后,老张正式回归血液透析中心,继续完成接下来的透析治疗。
守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医者的重要职责,我们希望患者依从性好,每天按时吃药,规律饮食,适当运动。一名有温度的医者,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通过调整治疗模式,兼顾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及心理压力,尽力给予患者关爱和温暖,让患者积极地面对生活。
供稿丨肾内科 付晨
编排丨于淼
校对丨于淼 张驰 陈梓凡
审核丨靳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