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23.01.08/跌倒:一场生死攸关的老年危机
本报记者 刘嵌玥 通讯员 于淼 蔡莹莹
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跌倒,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家中的一次意外跌倒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现在我都难以接受爷爷去世这件事。”小周和家人从未想到,在家中的一次意外跌倒,竟使周爷爷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跌倒发生前,周爷爷虽年过八旬,但没少被周围人夸“身子骨硬朗”。“爷爷生前经常走两三公里去给奶奶买吃的。他当时除了患糖尿病,身体其他方面一直特别好,平时血糖控制得也好。”小周说。
半年前,周爷爷去阳台喂鸟时不慎跌倒,造成髋部骨折,需要长期卧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小周连连叹气:“爷爷熬了半个月,难受得不吃不喝,不久就去世了。要是没摔这一跤,他肯定还能多活几年。”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得更加脆弱,骨质疏松和肌肉退化使得他们在跌倒时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李庭介绍,在该院老年创伤病房里,大多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就是髋部骨折。
作为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髋关节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一旦跌倒,该部位首当其冲。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与跌倒有关的伤害中,髋部骨折的后果最为严重:老年人骨折后6个月的死亡率为10%~20%,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30%。
“骨折本身不是最可怕的,骨折后长期卧床造成的各种并发症才是致命的。”李庭介绍,发生髋部骨折后,一方面,如果不积极处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有可能会随之加重;另一方面,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导致翻身和起坐会非常困难,一旦长时间卧床,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褥疮、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随之而来。
对于老人而言,每一次跌倒都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摔”。而这一严峻事实却并没有引起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足够重视,造成原本有迹可循的隐患演变为切实发生的“意外”。
“爷爷几年前摔倒过一次。”小周告诉记者,家人从周爷爷口中刚得知此事时十分紧张,但之后老人身体没出现什么异常,就松了一口气,也没做任何处理,“爷爷自己也没当回事,没想到再一次摔跤情况会这么严重。”
“很多老人跌倒之后都会觉得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而不会想到是身体出了问题,所以也不会产生预防的意识。”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江山介绍,临床专业人士可以为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但目前评估的对象主要还是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如果老人日常活动没有什么问题,基本不会因为怕跌倒来医院专门做评估。”
心理创伤如影随形
一次跌倒,即使不致命,也可能会使老年人面临身心上的双重打击。
“骨折之痛,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老人甚至痛得晚上睡不着觉,如果不及时干预,就可能形成长期的疼痛综合征。”李庭介绍,伴随着躯体创伤引发的疼痛,心理创伤的疼痛也会向骨折后的老年人袭来。
“我们家老太太在家耳聪目明,跟大家聊天、互动的时候状态很清醒,怎么受伤住院之后连话都不跟我们说了。是不是治疗上出现了问题?”前不久,李庭刚一进病房,患者家属就围了上来。一旁,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李奶奶,表情木讷地躺在病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李庭告诉李奶奶的家属,老人处于谵妄状态——一种临床中常见的认知功能受损。
“谵妄不是疾病,是一种症状,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感觉刺激过度、长期卧床、焦虑以及失眠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谵妄。”李庭介绍,谵妄一般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为躁动型,第二种为淡漠型,第三种为混合型。李奶奶的情况就属于第二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人骨折后,面对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非常高。”李庭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近两年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被评估的700多位老年骨折患者中,有近80%的患者有显著的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两种状态是抑郁和焦虑。
目前,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专家正在与心理行为医学科专家联手,共同探索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路径。李庭说:“这一项目得到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的资助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引入数字疗法,促进骨折老人的认知功能恢复。这不仅对老人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也能够有效预防其再次发生跌倒。”
拓宽全面干预之路
“老人跌倒不是偶然,不仅可防可控,并且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江山说,我国对跌倒的管理大多停留在跌倒后的救治与康复治疗层面,针对老年人跌倒问题,一套系统化、全面性的干预管理模式亟须建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老年人意外跌落。为此,多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不断拓宽老年人跌倒预防之路。
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等7家机构联合发布《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呼吁全社会重视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
“运动能降低和延缓衰老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但盲目运动难以见效,老年人需要一定的专业指导。”江山说。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以在全国8个省(区、市)的近百个社区中组织实施的老年人跌倒干预项目成果为基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教程》,其中包括预防老年人跌倒相关的运动锻炼、调整行为等知识和技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身打造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工具包。
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意识到防跌倒的重要性,北京市、海南省、江苏省、四川省等多地,组织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干休所、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场所开展义诊活动,提供老年人预防跌倒健康科普讲座、跌倒风险评估及个性化干预指导等。
除衰老、疾病等因素外,家居环境也对老年人跌倒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他们年轻时的居住环境已不再适合现在的身体条件和行为习惯。中国疾控中心分析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后发现,老年人最容易跌倒的地点是家中。
近年来,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陕西省等地不断探索,有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加装扶手、更换照明设施以及适老化家具等方式,为老年人消除种种隐患。
“有一些老年人还没有适老化改造的意识。康复师上门对老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评估时,经常能看到他们堆积在房间里、不舍得扔掉的杂物和报纸,这些同样是导致跌倒的隐患。还有一些老人比较固执,不愿接受康复师提出的改造建议,即使明知自身的跌倒风险很高,也不愿意改变自己原本的生活模式。”江山说,老年人跌倒不是一件小事,希望通过持续性、全方位的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