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北京市老年骨质疏松培训班圆满落幕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老年骨质疏松症因其发病率高,骨质疏松性骨折致残、致死率高,而备受社会及医学界关注。
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北京及周边地区骨质疏松治疗及防控的发展。11月24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及骨代谢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科整体医疗健康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委员会、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市老年骨质疏松培训班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来自老年科、内分泌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口腔科、社区医学科等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进行了一场创新务实的学术交流。
此次会议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作为大会名誉主席,主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吴青主任医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田巍、张萍主任医师、李晓玉副主任医师、范斌副主任医师、薛嫱副主任医师担任。开幕式由大会主席田巍主持。
开幕式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首先为会议致辞。他指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目前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均仍存在不足。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健康骨科战略作出贡献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任务,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会议从指南到实践,从原发到继发,从诊断到治疗,从常见到罕见,从综合医院到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骨质疏松领域相关难点及热点内容。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巍详细地解读了2022年最新的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对骨质疏松最新进展如新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高骨折风险、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如何区分、骨折风险评分、不同骨折风险的患者如何进行药物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北京朝阳医院宁志伟教授对维生素D和骨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他说道,维护骨健康维生素D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还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等多个方面存在积极意义。宁教授从使用的意义、价值,及应用的种类、时机等多个方面对维生素D进行了剖析。
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冯硕副主任医师介绍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他分别讲解了X线、CT、MRI等在椎体骨折中的影像学特点,并从腰背部疼痛、责任椎体、骨质疏松的病因等多个角度对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梳理。
中日友好医院卜石教授讲述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治的要点和难点。卜教授表明不能单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或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血钙、PTH、维生素D水平等多个临床化验综合诊断。同时他还介绍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定位技术和手术治疗方案的新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姜艳教授对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症状、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及保守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她说道面对骨痛、骨折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骨质疏松症,需综合全面地进行判断,思考其它的可能,才能更准确的诊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孙艳格教授对社区医院开展骨质疏松社区防控进行了实践探索与思考。他提出,在长期随访方面,基层医院存在自身的优势。如何有效利用基层医院的资源、特点,与上级医院相互配合,并保证基层诊疗和上级医院的同质化,是目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朱建华教授介绍了口腔疾病同样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对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后诊治口腔疾病的时机、可能继发的口腔疾病如下颌骨坏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建议老年朋友应定期完善口腔检查。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则从临床手术中出现的不寻常点出发,他表示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后可能抑制骨重建,反而增加非典型骨折风险。老年患者出现简单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干骨折,需鉴别非典型骨折可能。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主任程晓光强调,临床医生不宜过度依赖DXA -2.5SD作为骨质疏松的唯一的诊断标准,而且应考虑推动建立属于中国人的数据库与诊断标准。QCT作为更加准确的测量手段,应重视并加以推广,从而更加精确地诊断骨质疏松。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科副主任陈海翎讲解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患者症状多样,可表现为骨痛、低骨量、脆性骨折等不同表现,而这些症状又存在各自的需鉴别点。她从多个常见或不常见的症状、体征出发,对骨质疏松可能的鉴别诊断和继发因素进行了梳理。
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点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几位青年医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运动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最后,田巍进行了会议总结。她对授课及主持会议的各位嘉宾、积极参会的诸位同仁、会议筹备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希望大家和衷共济、携手共进,共同推动骨质疏松防治事业的发展,为国人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丨老年医学中心
编发丨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