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医科普丨大暑节气,谨防中暑 已有 17 人浏览
今日大暑,多地高温高湿天气再度升级。闷热感不仅会让身体产生不适,还可能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中暑是指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病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高温天气中,谨防中暑尤为重要。中暑的症状中暑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重症中暑是最为严重的情况,其中热射病最为凶险,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率极高。 中暑的应急处理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 迅速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除衣物,使用湿毛巾、冰袋等对全身进行物理降温。可以用冷水擦浴或泡冷水澡,但要避免过冷,防止引起其他不适。 2. 补充水分:给患者喝盐开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2024-07-22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还在深陷过敏“迷局”?儿童春季过敏防护攻略来了 已有 9 人浏览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由于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敏宝宝”及家长们深受困扰那么,儿童春季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哪些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春季常见的2类过敏原1、吸入性过敏原花粉是春季最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微生物如霉菌、螨虫等开始增生活跃。春季多风,灰尘、柳絮及杨絮中夹带的尘螨也是常见的致敏物质。宠物过敏原,包括动物皮毛、皮屑、唾液、汗液、尿液、皮脂等也可引起过敏。2、食入性过敏原牛奶、海鲜、鸡蛋(蛋清)、大豆、芒果、花生等都是常见的易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此外,“光感类”蔬菜和水果也是引起过敏的重要原因,因富含光敏性物质(呋喃香豆素),易引起“日光性皮炎”, 常见光感食物包括菠菜、韭菜、茴香、芹菜、香菜、芥菜、豆类、芒果、菠萝、柠檬等。儿童过敏常见的5个疾病1、过敏性皮炎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口唇红肿瘙痒,颜面肿胀,甚至全身皮疹,可出现荨麻疹和湿疹,瘙痒剧烈,常常反复发作。2、过敏性结膜炎眼痒和结膜充血水肿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伴有流泪、灼热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等。3、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表现…
2024-03-2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5个方法延缓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让美好记忆留存 已有 256 人浏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功能(如记忆、注意力、语言、问题解决能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呈多发增长趋势,这不仅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会为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那么,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症状呢?什么是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影响个体认知功能的任何异常,这些功能可能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执行功能、视觉空间技能、计划和组织能力等。这些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伤害、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或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且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能有所变化。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1. 记忆问题:例如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者很难记住事情。 2. 注意力问题:例如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重复相同的问题或事情。3. 语言问题:例如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或者说话含糊不清。4. 规划和组织问题:例如处理日常事务有困难,或者找不到东西。5. 理解力问题:例如难以理解…
2023-10-2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准妈妈必看!妊娠期叶酸到底怎么补? 已有 191 人浏览
前几天,药物咨询中心的李药师接待了一位忧心忡忡的准妈妈,“我最近看了一篇报道,里面提到吃叶酸会有副作用,不仅可能会流产,还可能导致孩子以后出现自闭症。”内心忐忑的她不知是否还能继续吃叶酸,特意到药物咨询中心问询。备孕期和妊娠期都需要补充叶酸几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但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到底怎么补叶酸,补多少叶酸,很多准妈妈们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叶酸到底怎么补。01、什么是叶酸?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它参与DNA的合成和代谢,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胎儿出生时出现低体重、唇腭裂、心脏缺陷、神经管发育缺陷等严重畸形。事实上,天然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类食品中,尤以动物肝脏及绿叶蔬菜中含量比较多。02、有天然叶酸,为什么还要额外补充呢?天然的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因而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再加上孕早期(3-6周)是胎儿器官系统分化的关键时期,细胞生长、分裂十分旺盛,故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很多。所以建议所有备孕期妇女每日服用叶…
2023-03-06 查看详情信息 -
今日立秋,请收下一份养生“秘笈” 已有 243 人浏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在自然界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中,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渐变为阴盛的转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气候也逐渐从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为秋季的少雨干燥。不过,此时大部分地区天气仍未转凉,尤其今年夏暑之气尤甚,一般直到处暑节气才会出暑,而真正有凉意要到白露节气之后了。在传统医学中,对从夏至节气到处暑节气的这段日子称之为 “长夏”。因此,立秋是一个阴气渐长但仍处于长夏闷热天气中的一个节气。01、与立秋节气相关的脏腑《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季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在藏象学说中,正是脾主四肢肌肉。传统医学认为,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因此与立秋节气相关的脏腑正是脾。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也就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运化水湿,即对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进行调节。02、立秋节气的起居饮食调摄立秋节气后阴气渐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
2022-08-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慧吃慧动” 运动后营养补充有窍门 已有 284 人浏览
随着全民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健身、跑步、游泳、骑行、球类等成为热门运动,人们不但追求锻炼效果,更讲究体力恢复,保护身体机能,正所谓“慧吃慧动” 。运动后的饮食,如何更合理更科学,营养科专家告诉您运动后补充营养的窍门——运动后正确喝水很重要不同的运动,补水方式是不同的,需要注意是:1、剧烈运动,运动补水需量出为入。对于做大运动量人容易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容易引起脱水,脱水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所以运动后要及时补水,运动后补水以量出为入,既按运动后体重每下降0.5公斤,摄入470毫升到700毫升左右的水,按照这样的原则要喝两到三杯水。2、运动后补水勿冷宜温。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忌服过冷的水。运动后人的体温会从37度左右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所以运动后补水的水温要控制好,补水温度最好是15℃左右的温水,不要喝冰镇的冷水或马上吃大量冷饮。3、运动后补水先调整再补水,喝水宜少量多次。对于剧烈运动之…
2022-06-1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要风度不要温度?初春当心关节受寒 已有 360 人浏览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说的是初春时节,早晚温差大,忽冷忽热,阴晴不定,不好调理穿衣指数。此时虽阳气萌发,万物复苏,但残冬余威尚在,剑锋所指,寒气逼人。所谓: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就是年轻人凭借身体,不在乎老话“春捂秋冻”,早早轻衫薄衣,会美丽“冻”人。初春虽气温上升,但冷空气仍是频繁,且风速较大,特别容易导致身体热量的散失。皮肤血管收缩,肌肉痉挛易产生能量,关节僵硬,失去正常的灵活性。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肌肉和关节都可能受到损伤。虽然现代科学并未找到寒冷导致关节受损的直接证据,但有不少研究指出寒冷、低气压、潮湿会引起关节疼痛。中医认为关节为筋骨之会,就是筋和骨汇聚的地方。特别是膝关节,为人体最大的关节,是下肢负重和运动的核心,具有骨多而肉少,筋多而脉少,皮薄而脂少特点,缺少血脉的温煦和皮肤肌肉的保护,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如果穿着短衣薄裙,人又阳气不足,风寒湿邪气乘虚入侵,痹阻在关节内会导致关节“痹症”,也称风寒湿痹…
2022-03-02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了解“印第安纹”,远离“生气脸” 已有 5 人浏览
“印第安纹”又称颧颊沟,是指面部从颧骨向下延伸到面颊的皱纹或沟壑,可能是由于颧骨韧带及周边肌肉松弛发生的皱纹,呈现为斜线形态。这些纹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弹性减退以及面部脂肪的流失而变得更加明显,它不仅给人一种强势、生气的感觉,从美观上讲还有些显老。产生原因1、皮肤老化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减少,导致皮肤失去弹性和紧致感,形成皱纹和沟壑。皮肤厚度变化:皮肤在老化过程中可能变得更薄,脂肪层的减少也会使皮肤显得更加松弛。2、脂肪流失面部脂肪下垂: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脂肪层可能会减少或下垂,尤其是颧部和颊部的脂肪。这种脂肪的流失会导致面部轮廓的改变,形成明显沟壑。3、肌肉活动面部肌肉活动:频繁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会导致肌肉的反复收缩和放松,这可能加速皱纹的形成,特别是在颧骨和颊部区域。4、遗传因素遗传倾向:一些人的皮肤对老化的反应更敏感,皱纹和沟壑可能在较早的年龄就显现出来。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影响皮肤的弹性和结构。5、环境因素紫外线暴露…
2024-08-23 查看详情信息 -
“小罗锅”暑假扎堆就诊 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提醒:发现孩子脊柱… 已有 75 人浏览
很多家长想趁着暑假,解决孩子平常积累的健康问题。最近,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成了暑期热门科室,就诊量和手术量明显增加。7月17日下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外,排队候诊的患儿和家长挤满了整个候诊区,不少家长手里提着一沓X光片和检查报告,焦急地等待着。“听医生的话,不要再趴着写作业了。”刚出诊室,朱女士就叮嘱10岁的儿子。最近半年,孩子走路总是含胸驼背,被诊断为体态异常。幸运的是,孩子目前还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严格注意保持健康体态。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斌介绍,平时每天门诊就诊的脊柱侧弯患儿约20名至30名,但暑期每天门诊约有80名至100名患儿。暑假来就诊的脊柱侧弯患儿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非结构性脊柱侧弯,多由不良姿态引起的体态异常,本身并不伴有骨性结构的改变,可以理解为“假性侧弯”,通过调整,脊柱还能恢复正常曲度。另一类是结构性侧弯,属于“真性侧弯”,其中近八成患儿是特发性侧弯。肖斌表示,特发性脊柱侧弯一般起病隐匿,原因不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医生提醒0岁至5岁和青春期是脊柱…
2024-07-2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36度!“烧烤”模式持续,热射病的急救措施来了! 已有 241 人浏览
热热热!泰热辣!据中央气象台报道,全国大部分地区未来几天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可达36℃及以上,紫外线强烈,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很容易导致热射病。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烈日下劳动或运动,产热大于散热,导致全身尤其是头部被强烈的日光照射,热度穿过颅骨对脑膜及脑组织直接作用。热射病会引起头部血管扩张,导致脑及脑膜充血,出现体温≧40℃,伴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继而心力衰竭,病情发展急剧,甚至死亡。遇到这种情况,如何争分夺秒的急救呢?01、迅速转移:将患者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抬高头部,解开衣领,利于呼吸和散热。02、湿敷:用凉水或冷水浸湿毛巾,放置在头部、颜面部。有条件可准备冰袋或冰块置于患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03、浸泡:将患者呈半坐式,胸骨以下浸泡在18℃左右的凉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腋下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等不能耐受…
2023-06-15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