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相继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七临床医学院,牵头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学系。1959年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十四五”期间,先后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第一批项目储备库,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输出医院,建设贵州、聊城、郑州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2023年获批成为北京市骨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2024年获批北京市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一、基本情况医院现有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正在建设回龙观二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开业试运行。医院设有48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和25个行政职能处室。… 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骨科数字疗法项目启动会详细介绍>>
职工活动 | 北京积水潭医院平板支撑挑战赛圆满结束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参加第二届中法转化医学和精准诊治国际论坛并发言详细介绍>>
对话国际|拓展国际视野,促进学术互鉴——2024年国际肌肉骨骼定量成像研讨会参会纪实详细介绍>>
今年9月到11月期间,全国共派出44支国家医疗队赴中西部地区开展巡回医疗,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共选派19名专家,分三批前往贵州黔东南州开展巡回医…详细介绍>>
序号合作项目名称合作机构情况合作方式合作时间合作主要内容是否增挂合作名称其他需要说明机构全称地址是/否增挂具体名称及… 详细介绍>>
我院7种预约挂号方式为更好地改善预约挂号服务质量,给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挂号渠道,我们为您梳理了现有的预约挂号方式。… 详细介绍>>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北京积水潭医院上线支付宝小程序。患者可通过支付宝小程序进行预约挂号、诊间缴费、医保移… 详细介绍>>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影响身体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皮肤在内的多个部位。当这种疾病影响骨骼时,… 详细介绍>>
2024年欧洲杯已步入收官阶段,球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之时,守在屏幕前的观众也上演着别样“风采”,熬夜、宵夜、喝彩欢呼、… 详细介绍>>
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中医里又有“蛇串疮”、“缠腰火丹”或“火带疮”的称法,本质上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训:精诚、精艺、精心 详细介绍>>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自2024年8月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党支部联系… 详细介绍>>
提升履职能力 防范廉洁风险——北京积水潭医院纪委召开党支部纪检委员座谈会 详细介绍>>
近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北京积水潭医院承办的第八期“领航”临床研究方法学系列讲座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 详细介绍>>
近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50余名骨科医师齐聚北京,对多项骨科软组织与伤口管理国际共识进… 详细介绍>>
近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杨勇教授团队牵头,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改革与发展专项——医工企联合攻关项目支持,北京易达图… 详细介绍>>
尊敬的患者和家属:您好!为了有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现依据《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于投诉处理的相关流程及内容告知如下:… 详细介绍>>
2024年8月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2024年新职工入职欢迎会在新龙泽院区澍寰报告厅举行。院党委书记李玉梅,院长蒋协远,党委副书记吴缦莉,党委… 详细介绍>>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5项相关技术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具体名称如下:1、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2、肿瘤消融治疗技术3… 详细介绍>>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影响身体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皮肤在内的多个部位。当这种疾病影响骨骼时,会导致骨损伤,如骨折、骨质疏松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详细介绍>>
点击下载查阅——2024年中国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卷).pdf 详细介绍>>
时光荏苒,随着外派支援工作的结束,紧张的心情也得到舒缓,回想这20多天在昌平隔离点的工作场景,仍历历在目……5月15日是一个周日,这一天由我们来自不同科室的4名医生和6名护士组成的“昌平隔离点医疗队”,带着领导的嘱托、同事的关心、家人的牵挂,以及不辱使命的决心和信心,坐上了开往隔离点的专车。到达隔离点后,我们这个“初来乍到,毫无经验”的医疗队,在与隔离点各位负责人汇合后,就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从搬运防疫物资到整理各种文件,大家很快投入其中,虽然前期做足了准备工作,但在正式接收密接人员时,仍是小事不断。工作一周以后,我们才算步入正轨。 我们24小时不间断值守,办理密接人员的入住与宣教,一天两次查房测温,解决隔离人员的各种需求和问题,清点发放防疫物资,每日核酸抗原物品的准备并按时完成采样,准备密接人员解封的物品与文件……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操作,对于全副武装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没有空调的封闭楼道内,每天有我们上百遍的敲门声,上百遍同样的重复的话,上百遍同样的消毒动作,事无巨细,大到外出就医,小到某一餐…
五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出现波动,北京积水潭医院发热急诊的医护人员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守牢院感防控的第一关!在接诊封控管控小区患者时,我们根据是否存在流行病学史以及有无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症状,将患者严格分类。除了要排除封控管控小区的患者是否携带新冠肺炎病毒,还要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于是,我们面对的疾病不再局限于我们平日所熟悉的领域,而是会涉及到其他多个学科,比如急诊科、心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产科等。接诊急症重症患者也成为了我们的每日“必修课”,比如急性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甲亢危象、脓毒性休克等。虽然忙碌,但每诊治一例病患,并对其制定好相应的诊治策略,我们的内心是欣慰的,同时,也督促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虽然疫情给生活带来了些许不便,但我们所有的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更专业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疫情当前,我们唯有满腔热情,砥砺前行,方才不负韶华!文图丨感染疾病科 张坚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近期,新冠病毒再一次悄然来袭。参加外派支援任务,保障科室医疗工作平稳运行,精准落实各项防疫政策……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综合门诊的医护人员们坚守岗位,履行职责,默默奉献,与医院共克时艰。 侯颖家住朝阳区,疫情刚刚开始就被要求居家隔离。虽然在家但侯老师一直心系单位,积极和居委会联系希望可以到岗上班。在符合疫情防控政策的情况下,侯老师回到了工作岗位,担心再次被封控,住在了单位的休息室。一回到工作岗位侯老师更是闲不住,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兼顾科室的物资贮备,“大管家”侯老师称:“回到科里和大家一起我踏实!”家在海淀区的孔丽洁,在小区管控期间,积极和居委会协调,克服交通不便等困难,每天步行几公里上班。孔老师乐观地说:“低碳出行,还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张梅在平时的工作中就非常用心,经常自费买一些暖心的小物件带到单位,温暖了患者也快乐了大家。疫情开始后我院承担了市里及区里的各项外派工作,不管是外派隔离点还是外派核酸采集,张梅每次都积极主动参加,不怕苦不怕累,在外派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了…
四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对疫情,我院退休干部积极发挥余热参与抗疫,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老同志们的先进本色。退休干部徐向红在抗疫一线 5月11日,西城区卫健委组建的65岁以下离退休医务人员列入本市疫情防治医务人员储备库,计划承担院感防控、新冠肺炎诊治、核酸采样等任务。我院退休干部高小雁、王培红、黄彦宏、戴丽,刁淑华、李淳、李真、林俊兰、王琳通过问卷星、电话、微信等形式踊跃报名,老师们纷纷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一旦疫情需要,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为全力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核酸采样能力,5月24日起,北京市启动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工作。离退休支部第三支部书记徐向红老师、退休干部林俊兰老师和何静老师,克服不熟悉网络操作报名、工作安排冲突等困难积极报名,坚持退休不褪色,发挥专业优势,同心同行助力抗疫。最终我院报名的老师,均已通过了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的筛选与审核。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老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挺身在前,无私奉献,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2年5月9日,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北京积水潭医院10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紧急奔赴昌平区某隔离点参加抗疫工作,医院任命我为医疗队队长。被任命为队长,一路上我心里惴惴不安。虽然各位队员都反复经历过规范的抗疫培训,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才能确保大家安全。坐在车上,我就抓紧联系了既往在隔离点工作过的几位队长,并联系了感染疾病科主任孙成栋,预想着到达隔离点后,先给医疗队安排一些线上交流学习。赶到隔离点后才知道,工作的紧迫性远超我预想的程度。大家当即就在卫健委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开始了抗疫任务,这一干就是21天。前3天2夜,我和很多同事都无休无眠。在大家奋力拼搏了3天之后,我们竟然奇迹般地把工作捋顺了。回头想想,这还是得益于整个医疗队的高水平职业素养、高水平协同能力和高涨的拼搏精神。我们所派驻的这个隔离点,工作量在整个昌平区“名列前茅”,我们进入正轨的速度之快,得到了卫健委、疾控中心和隔离点其他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政治觉悟高 战“疫”精神饱满医疗队入驻之初,由于该隔离点刚刚启用,工作细节千头万绪,大部分队员连续…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众志成城总能战胜一切困难。此次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医管中心迅速组织各医院骨干医护人员支援地坛医院抗疫工作,我院重症医学科作为治疗重症患者的储备力量,也积极响应市医管中心的号召。在医疗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白颖派出医生詹雪和护士甘鹏参加此次支援行动。詹雪医生闻令而动,迅速安排好居家学习的孩子。重症医学科的其他同事也调整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将要完成博士期间实习的王君医生延迟了计划,因病休假的田李霞医生也被提前召回工作岗位,对此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詹雪詹雪医生被安排到了地坛医院应急六区工作,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从容应对,21天的工作,让詹雪医生对此次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新冠肺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积累了实战经验。其中有一位老年痴呆病人,失去自主排痰能力,一度氧合变差,经过查房医生每天为老人排痰吸痰,老人的呼吸支持条件由经鼻高流量吸氧逐渐下调到鼻导管吸氧,直至痊愈出院。 詹雪医生在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按压分流管储液囊 詹雪医生(左)在为新…
近期,为贯彻落实全市疫情防控专题会议有关要求,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市卫生健康委组织退休干部支援市监督所,对核酸检测采样点、医院门口等点位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积极助力抗疫。 接到通知后我院离退办迅速行动,本着完全自愿、量力而为的原则,积极倡导年龄65周岁及以下身体良好的退休干部纳入支援队伍。离退休老同志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形式积极踊跃向支部报名,最终我院退休党员陈文利老师、范志强老师、徐向红老师、刘俊凯老师经过卫健委的统一培训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他们从5月28日开始,不畏炎热,周末无休,每日到医疗机构、社区以及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到两个点位,进行核酸采样点“沉浸式”、 “体验式”检查情况反馈,及时上报,以便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支援单位的认可。我院离退休干部在抗击疫情中积极发挥余热,尽自己所能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彰显了离退休老同志的战疫正能量。文图丨离退办 杨涛 马蕊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转眼间,在昌平隔离点支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10天,10天来,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累并快乐着。抵达的当天,前一批在这里支援的杨德金队长、李宏超老师将白区(主要负责联络、工作数据)、红区(主要负责在隔离区工作)的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地列在了word文档上,帮助我们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刘芳老师再次换上隔离衣,带领我熟悉了红区的每一个工作细节。到隔离点的第一天,我们感到心里暖暖的。支援期间,我被分配到红区,在隔离区内工作。起初,我在三层工作,这一层有130多间客房。我们的工作内容包括固定部分和机动部分,每天固定的工作内容包括上、下午测体温,根据客人们隔离的时间选择做抗原或核酸或平行采。其中,平行采的工作比较繁琐,因为采集的标本部位多,且需要进入到客人的房间内采集卧室和卫生间的环境样本。采集完毕,我们对标本管、装标本的袋子进行喷洒消毒后,需立即更换隔离衣、手套、鞋套,再进入下一个客房。因为酒店的客房没有开空调,大家如此操作三五趟,就开始汗流浃背,我们仅仅为几个客人做完采样,佩戴的护目镜和防溅屏内便雾气满满。 发抗…
炎炎6月,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人员众志成城,勇于担当,近1个月以来科室共计派出264人次参与核酸采集,5名医护人员派驻隔离点,6名医护人员支援地坛医院,1人参加实验室核酸检测PCR任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呼吸科时刻牢记使命,守医者初心,担健康使命。核酸采集不惧炎热,不舍昼夜,坚决完成核酸采集工作 呼吸科有两个病区都在昌平区,平时承担的大部分是回龙观周边的社区及个别较远村落的临时核酸采集点支援外派工作。此外,护士们还会承担一些派往其他区域的核酸采集任务。正值五月,清晨四五点,医护人员就已经按要求到达了采集点,“大白”们在酷暑之中“披荆斩棘”不畏炎热,有时为方便居民,核酸采集工作会持续到晚上才结束。面对短期内高频率的“应战”,科室副主任徐钰以身作则,每一轮都带头报名,在这些日子里,他本人去的次数最多,去的点位最远。大家深受感染,每一位成员都克服了自身的困难,踊跃报名,圆满完成了每一次的外派任务。 五一节假日期间外派核酸采集小分队队…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党支部作为一个新成立不久的支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展现出了青春与活力。支部书记宋慧同志及时学习并传达党中央、北京市关于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组织协调人员参与疫情防控。风湿免疫科党支部每位党员和积极分子都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宏超2022年4月底,北京疫情卷土重来。作为医务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党员,我积极参与到医院组织的各种抗疫一线工作中。2022年5月3日,科室安排参加昌平区核酸检测任务;2022年5月9日,再次投入到昌平区隔离点的驻点保障任务。在隔离点的工作中,除了常规地进行核酸检测和监测体温之外,很多都是紧急任务,包括随时接收新的密接人员和解除隔离期满的隔离人员,还有紧急地检测核酸和抽血等,我们都是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不敢有任何松懈的心态,大家齐心协力,积极主动,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早日实现“清零”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历时三周,最终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我…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战“疫”中,必须迎难而上…… 前不久,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被临时管控,波及了包括我所在的好几个周边小区。社区开展了以周为单位的全员核酸筛查工作。作为一名有外派支援核酸采样经验的医务人员,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核酸身份录入员的队伍,成为一名社区“大白”志愿者。我们小区是5000多人的老旧小区,而且老年人和孩子居多,所以身份信息录入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每次上岗,我和其他志愿者们从天明战到黄昏,秉承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标准,我会尽最大努力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确保居民安全。 这是一次难得的居家工作和学习机会,是与医院日常工作完全不同的。我看到了平时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在危险面前的勇往直前,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收获了感动与友谊。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疫情得到控制。小区解封的当天,我又参与了为小区邻居登记出入证信息的志愿者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写写画画,重要的是要告诉每一位来登记的邻居办理出入证的政策,我们一方面要理解邻居们渴望解封的心情,同时也坚…
只有怀有梦想,才能有动力去实现梦想。只有我们强大了,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规培护士刘明慧2000年出生的我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护士,在我心中也有属于我的中国梦。2003年的非典,虽然那时的我年纪小,但是我清晰的记得凡有感冒症状的都要回家隔离一周,幼儿园也被封闭。那时,我就励志要当一名医护人员,保卫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现如今,我的个人梦想已经实现,我要为实现我的中国梦全身心投入。护士这个职业在别人看来是神圣的,天使一般的存在。正如我所体会的,护士的工作不是用双手机械的工作,而是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去帮助每一位患者,要做到快乐患者所快乐的,忧愁患者所忧愁的。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平凡与琐碎的护理工作中诠释爱与奉献。就在前不久,我所生活的区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被封控了,我第一次感受到疫情离我的生活这么近。然而,作为一名新时代护理人,我有责任在社会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次抗疫行动中,我参加支援核酸采集点近10余次,采集核酸6000多人次,每一次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隔离衣、防护鞋、戴着防护面…
药学部李瀛旭支援昌平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药学部的一名药师,更是作为支部的青年党员,我志愿参加昌平区疾控中心为期一个月的支援任务。在这段时间里,我参与到疾控疫情处置的各个环节当中。与奥密克戎赛跑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迅速而缜密的完成。从风险点位的消杀、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采集到密接、次密接的流调工作,再到仓库的防疫物资供应.....在这里的每一项学习与工作体验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亲身经历了流调工作后,才发觉之前的自己对其认知甚少,8小时密接组,即从核酸混管检测阳性到其所有密接均已判定并转移至集中隔离点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在这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相关人员及风险点位的判定准确无误,并通过与街道社区进行沟通,落实密接的转运工作。疾控流调队承担着整个疫情防控中最辛苦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环。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不得有任何疏忽,一旦出现密接漏判的情况,便可能加剧社会面传播的风险。而参与流调工作的这段时间,是我的职业生涯中不可替代的独特经历。每一代人都肩负着不一样的使命,作为21世纪的中国新青年,更…
39岁的春春(化名)是一名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年不断的血液透析治疗,今年五月住进了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的肾内科。 一次,春春突发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血氧饱和度一度降到80%,情况危急!由于基础病多,肾衰、心衰等问题不断加重恶化,春春被紧急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持续监护治疗。 ICU医护人员为春春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她进行呼吸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以及不间断的床旁CRRT等一系列抢救治疗。春春很瘦,躺在病床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身上插满了各种管路。但她却格外坚强,偶尔清醒时,也会点头与医护沟通。在后续治疗中,医生为她拔除了气管插管,改为气管切开。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春春的病情逐渐好转,撤下呼吸机后改为鼻导管吸氧。此后,春春外出检查时,神志慢慢恢复清醒。当得知她的爱人在外面等待时,春春情绪激动,护士安抚之后了解到,她是不愿意家人见到她现在“脆弱”的样子。为了方便沟通,护士们贴心地找来写字板,通过写字进行交流。 有时春春会问:“这是哪里,什么时间,今天天气怎么样?”也会写下“好好加油”…
2022年,骨肿瘤科党支部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往届支委党员牛晓辉、张清、郝林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中央部署和当前时事要点,骨肿瘤科党支部书记、科室行政副主任刘巍峰带领组织委员姚晋囡,宣传委员黄真,组织全科党员集中学习中央会议精神,认真贯彻院党委各项要求。近半年来,支部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丰富支部生活。疫情来临,骨肿瘤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量,全力以赴,淬炼出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锐之师。形式多样的党建学习活动 骨肿瘤科党支部以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确立每月集体学习制度,制定党员轮值授课计划,根据党办发布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中培训、辅导讲座、视频教育等多种形式,方便每一位党员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整体工作能力。自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5月27日,骨肿瘤科党支部相继开展了“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九项准则”、“学习习近平同志新年贺词、北京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解读…
回顾在北京地坛医院支援的20多个日夜,这段一心一意投入抗疫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抵达当天培训考核报到的当天我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培训考核中,反复地演练穿脱防护服、测试口罩密封性等防疫关键步骤。经验丰富的培训老师们根据身高、体型因材施教,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改进。 支援期间我被分配到应急五区,负责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虽然自己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但真正要踏入病房,还是有些许紧张。然而,当我实实在在接触每一位患者,而不是抽象、无形、无情的病毒的时候,最后的惶恐和紧张也不攻自破,内心反而踏实了。隔离病区查房与平时临床工作相比,接诊新冠患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行病学史的调查,有时候还真有一种侦探破案溯源的感觉。尤其对于刚刚确诊的患者,可能患者自己还处于混乱的思绪里,在问诊的时候就需要敏锐地抓住患者提供的线索,耐心有序引导患者回忆,追溯到访过的地点、接触的人和物、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典型症状出现的时间、疫苗接种史等。这个过程并不是硬生生的询问,可以像话家常似的聊天,同时也慢慢抚平患者对疾病的不安和陌生环境…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党员们亮身份、树旗帜,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近期,检验输血党支部3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主动请缨,参加了小汤山方舱医院及昌平隔离点外派支援任务当中,充分体现了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4月26日检验科徐东江、刘婧奔赴小汤山方舱医院支援核酸检测工作;5月15日输血科李星晨参加昌平隔离点医疗支援工作;5月26日刘武征、高可萌继续外派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核酸检测任务。在外派期间,医院党办、工会嘘寒问暖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大后方的关怀与爱护;检验输血党支部书记邱爽建立外派工作群,随时沟通情况,掌握队员工作、生活及精神动态,检验科吴俊主任、输血科葛艳玲主任一直关注问候队员们的支援工作。5名外派队员始终牢记党委嘱托,彰显疫情防控敢作为、青年骨干显担当的良好风貌,他们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支援驻地领导及同事的好评。他们在积极参加一线抗疫的工作中,也记录下了工作感想,主动向党组织汇报。 徐东江我觉得能参加到抗疫前线任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有意义。我作为一名16年党龄的党员,战“疫”…
气温逐渐升高,防疫抗疫期间,医护人员频繁清洗消毒、长期穿着防护装备,出现皮炎、毛囊炎、股癣、足癣等。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务部主任鱼锋提议,皮肤科副主任张凡执笔,整理抗疫人员护肤必备常识,方便抗疫人员使用。手部皮肤防护1. 洗手后的护肤措施在允许的情况下,每次洗手后尽量涂抹护手霜。如果需要长期佩戴手套,可以选择含有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维生素 E等修复屏障成分的护肤品,少量薄层涂抹。如果出现皲裂性皮损,可选用含尿素、多磺酸粘多糖、壳聚糖等修复类成分的护肤品。 手湿疹2. 长时间佩戴手套后皮肤屏障的防护措施目前一线工作人员使用最多的是乳胶手套,长时间佩戴,易发生皮肤浸渍,表现为皮肤发白、变软、变皱。无需佩戴手套时,可以尽量暴露手部晾干,注意涂抹护手霜或保湿乳。 如果浸渍长时间不缓解,出现糜烂、破溃和渗出,可以使用 3%硼酸溶液或生理氯化钠溶液湿敷,也可以涂抹氧化锌软膏。发生接触性皮炎者,可以外涂糖皮质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再戴乳胶手套时,建议内加全棉材质薄手套。 轻型手部间擦疹频繁清洗…
6月3日是端午节,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务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在院内外抗疫一线。
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我报名参加了支援地坛医院的工作。经过多轮培训考核过后,我进入应急隔离病房工作。送热水,送餐,开空调,测量生命体征,静脉输液,呼吸机……我和同事们事无巨细地为患者提供帮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活泼可爱,我会在闲暇时间多关注他,在病房门口悄悄看看他,害怕他的调皮发生小意外。那天,他悄悄和他妈妈说:“我认识这个阿姨。”我很惊讶,他妈妈也很惊讶,因为我们着装一致,几乎很难分辨,连我们自己都需要相互在背后写上名字才知道防护服下是谁,但他却记住了我。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小患者对我工作的认可,也给了我更大的鼓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小朋友”,对于我八十多岁的奶奶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陪伴,但每次重大的节日我都会缺席。幸运的是,家人对我的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你放心工作吧!把病毒打败了再回家!奶奶等着你!”每每想到奶奶宽慰的话,我都湿了眼眶。但这也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去帮助和安慰每一位患者。 短暂的支援任务已经告一段落,这里学习到的一切都会让我成熟成长。这段经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