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前身为1956年1月28日建院之初所设立的综合急诊室,于1984年12月独立成科。200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了“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同年,王彦彬同志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2004年,赵斌同志接任急诊科主任;2022年9月,医院党委任命田兆兴同志为新一任急诊科主任。在历任院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几代急诊人的不懈拼搏下,科室规模持续壮大,截至目前,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7人,住院医师16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4人,公派留学回国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新街口院区急诊科始建于2002年7月,建筑面积达3987平方米;回龙观院区急诊科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建筑面积为1572平方米;新龙泽院区急诊科在2021年12月启用,建筑面积为3400平方米,自此,急诊科开启一院三区的运行模式。根据医院规划,2024年回龙观二期项目将投入使用,三院区急诊科总建筑面积将高达11500.46平方米。急诊科核定床位141张,其中抢救室床位53张,留观病房床位70张,EICU床位18张。
2022年5月,我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储备库,同年12月,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2023年3月,急诊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医院继骨科、手外科、烧伤、运动医学之后的第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一系列成果彰显急诊科紧跟医院发展步伐,迈入了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二、科室理念/特色
科室始终秉持“生命至上、永不言弃”的救治理念,全力以赴对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尤其对中老年患者及行动不便患者关怀备至。据科室病例记录,曾为一位97岁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高龄患者开展床旁CRRT治疗,经过多次精心救治,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科室高度重视多学科协作,曾联合其他科室成功救治一位高龄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全身高度水肿且合并心衰、肾衰、严重腰大肌出血患者,经过长达40余天的精心治疗,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在疑难重症诊治和抢救方面表现卓越,擅长处理各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腹型过敏性紫癜、孕产妇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等病症。科室日常独立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等静脉溶栓治疗,大量临床数据表明,众多患者因此得以挽救生命。2022年与心内科携手开展ECMO技术,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争取到了更多可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2023年,田兆兴教授首次提出NMDS治疗方法,成功无创抢救急性喉头水肿患者,为相关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024年,首次提出腹腔变态反应综合征,及时确诊并治愈多例疑难重症腹痛患者,为相关患者免除手术痛苦;同年,率先倡导经食管超声心脏骤停病因探测并实时辅助心肺复苏技术,成为国内首家急诊科可独立开展此项技术的专业团队,开创了临床诊疗新思路,极大地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三院区均配备功能完备的亚专科诊室、抢救区、EICU、留观区、输液区、放射、检验、药房以及设施齐全的手术室等,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科室以创伤、烧伤为特色专长,在多发伤、成批伤及老年髋部骨折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救治成功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在内科急危重症如心脏急症、呼吸急症、消化急症、肾脏急症、内分泌急症、血液急症、脓毒症、多脏器衰竭、休克、急性中毒、急性脑血管病等的诊断、救治与预防方面,也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积极开展多种POCT床旁检测、床旁超声(含经食管超声)、无创心排、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滤、电子气管镜、EIT、胃肠可视系统、临时起搏器植入、IABP、ECMO等先进的检查治疗项目。科室配备呼吸机30余台、床旁血滤机11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2台、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1台、电子支气管镜3台、床旁超声3台、可视胃肠系统1套等先进设备,同时注重多学科协作,形成了具有鲜明急诊特色的急危重症规范化救治模式。
急诊科已开通胸痛、卒中、创伤、消化道出血、危重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抢救绿色通道,据医院年度统计,年收治患者逾40万人,抢救危重患者1万余人次,为众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学习氛围浓郁,高度重视教学与临床实践培训,积极开展一系列教学和实践活动,如急诊气道管理、呼吸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CRRT、心肺复苏、急症静脉溶栓、急诊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解读、急诊影像、急诊床旁超声、严重创伤损伤控制技术等等。科室配备了各类先进的模拟教学设备,其中超声高级模拟培训系统作为北京地区急诊科首家配置的教学设备,为各级医生熟练掌握各种临床超声诊疗技能创造了优质的训练平台,有效提升了急诊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目前科室已经完成了多批次规培生、进修生、研究生的教学培训任务。
急诊科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每年均有多项与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交流合作议题,并有多批次国际交流医学生入科实践。
三、学科影响力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七附属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急诊科长期肩负着首医、北医本科、7年制、8年制,以及研究生的急诊医学教学重任。2006年,急诊科获批成为北京市首批14家医院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承担起北京市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任务。目前拥有北京市中法急救医学培训中心高级模拟培训专家3人,E-Trainning全国导师1人,在北京市急诊专科医生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年,急诊科主编、参编、编译急诊专业书籍10本,全国专家共识6项,为急诊医学领域的知识传播和规范制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科室大力推进科研创新,与多所高校科研团队紧密合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晓阳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识别研究,众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此在极早期得以确诊并成功救治,极早期确诊率显著提高;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晶娟教授团队开展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阳明腑实证患者治疗周期大幅缩短,治愈率明显提升;与北京理工大学裴明涛教授团队开展胸部影像学智能诊断;与北京科技大学阳建宏教授、黎敏教授团队开展心脏骤停患者经食管超声病因探测及辅助复苏;与北京大学姜明教授团队合作,智能捕捉心电信息等,开拓了诊疗新思路。在诊疗信息系统智能化方面与多个科技团队深度合作,向智慧诊疗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赵斌主任医师科研成果卓著,1999年与北大医院共同完成的课题《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内源性一氧化氮体系的综合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课题《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碳体系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斩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志伟副主任医师荣获“青苗”“学科新星”称号,2023年成功入选北京积水潭医院高层次人才学科骨干,科室科研团队基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先后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项,吴阶平医学基金1项,近10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有力推动了急诊医学领域的学术发展。
2015年,赵斌主任医师组织首届首都急诊抗感染论坛、首都急诊死亡病例讨论会和北京积水潭急诊论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成为急诊医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平台。赵斌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人文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教育协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叙事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急诊急救分会副主委,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刊杂志编委,叙事医学杂志编委,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急诊科主任田兆兴教授目前兼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创伤急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急重症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昌平区急诊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北京急诊医学学会监事长等学术兼职。
急诊科作为“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实习基地”,多次出色完成实习教学任务,为护理人才培养贡献力量。2012年开始对急诊压疮病人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压疮护理小组采用新理念和新药物管理压疮病人,取得了显著成效,压疮的好转率大幅提高,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护理质量。2017年开展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多学科管理,制定了病人术前规范化治疗流程,早期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为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室始终坚持以临床能力建设为根本,以解决急危重症、疑难杂症为特色,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烧伤科等优势学科不断创新发展,以创建世界一流的急危重症诊治中心及灾难医学救援中心为己任,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四、科室荣誉
1. 2012年11月,薛艳丽护士长凭借出色的护理工作表现,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护士”称号。
2. 2018年1月,程伟护士因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团员”称号。
3. 2018年1月,张玉勤总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北京卫计委优质护理示范个人”称号。
4. 2020年,赵斌主任医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表现卓越,被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5. 阮筝主管护师在2020年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①记功;②被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白衣卫士”;③被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最美逆行者”;④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首都抗疫天使”;⑤被北京护理学会评为“首都杰出护理工作者”;⑥被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⑦被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评为“急诊抗疫先锋”。
6. 李野护士长在2020年度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表现优异:①记功;②被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白衣卫士”;③被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最美逆行者”。
7. 2016年度、2023年度,急诊科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和服务质量,荣获共青团中央、国家卫健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称号。
8. 2016年度,急诊科因在青年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共青团北京市市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称号。
9. 2023年,急诊科凭借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等多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北京市事业单位集体“记大功”荣誉。
10. 2024年,李雪琦医师、付阳阳医师在“第十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超声竞赛中表现出色,荣获第一名,展现了科室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果。
专家介绍
-
田兆兴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心肺复苏、多发伤、各种急危重症诊治,尤其对极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原因晕厥、呼吸困难、胸…
-
关岚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急危重症识别、抢救、诊治
-
赵斌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和呼吸衰竭的治疗
-
刘志伟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
-
王海英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危重症抢救、慢病管理、全科医疗
-
刘文莉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各种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及与呼吸及心血管相关的危重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
涂家红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心跳呼吸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各种感染及中毒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付燕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急危重症识别、抢救、心肺复苏、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