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 正文

【积医科普】冬至养生

发布时间:2020-12-22点击数 字体:

在中国的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相隔约15天,每一段就叫做节或气。居于月首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

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冬至和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的时期。

冬至节气

冬至,起源于春秋时期,古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日在每年阳历的1221日至23日之间。周代以冬至为岁首,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所以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因此,在汉代人们专门过“冬至节”,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就像十二时辰中的子时一样,代表着崭新的开始。冬至日,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是“一九”的第一天,冬至以后,阳气渐生,阴气渐减,白天逐渐延长,夜晚逐渐缩短。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邪为淫邪,损伤人体阳气,生命活动由盛转衰,由动转静。现代医学认为,寒冷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粘度增加,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减慢,因此,容易引起血液瘀滞、血管梗死,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心梗、脑中风等。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些谚语都表明冬至以后合理的进补在保养身体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古书上说“冬至一阳生”,“一阳生”的意思是,冬至是阳气刚刚萌芽的日子。此时,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顺应这样的吉日,给阳气发芽的力量,使它长大。

冬季进补一般采用食补、药补相结合的方式。

食补类

牛肉、羊肉、狗肉、核桃、龙眼、山药、莲子、百合、板栗等。

药补类

人参、鹿茸、灵芝、黄芪、当归、枸杞、阿胶等。

《本草从新》记载:羊肉,甘、热,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通气发疮。一般来说,这些补益类的食物、药物,长期、大量的食用会让人出现“口干舌燥、流鼻血”等滋补过度的“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食物是有“四气-温热寒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的,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科学进补,不要总觉得自己“虚”,要有的放矢。

冬至吃饺子

北方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老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做“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着做,也就是现在的饺子,冬至吃饺子也就成为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习俗。

小提示

冬至以后,气温下降,天气寒冷,尤其是早晚,温度常常在零度以下,建议有锻炼习惯的人群,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进行户外运动,不要“披星戴月”。遇到天气不好、雾霾、大风大雪的时候尽量别出去,在家里做做瑜伽、健身操、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也可以起到锻炼的目的。俗话说,“冬天泡脚,补肾培元”,睡前舒舒服服地泡个脚,也对身心是一种极大的放松。

文丨中医科 刘洋

上一篇: 【团委活动】院团委开展“青春健康进央企”科普讲座

下一篇: 第二届全国骨科加速康复高峰论坛暨2020年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