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研究 >> 科研成果 >> 科研回眸
  • 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 已有 人浏览

    为推进我院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帮助我院科研人员提高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质量,增强评审竞争力,科研处特邀请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范明教授,于11月11日下午在行政楼4楼报告厅作“从评委角度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吴新宝副院长首先对范教授表示了感谢,同时提出了对大家科研工作的期许,嘱咐大家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要对遇到的临床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上升到科学问题的角度,积极申报各类基金项目。范教授结合自身作为资深评委的丰富经验,对标书撰写中的“十大硬伤”,以及项目名称的构思、摘要的撰写规范和技巧、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通过真实案例指导大家如何写好一个打动评委、逻辑清晰的标书。最后,范教授与现场医护人员互动交流。与会者纷纷表示讲座内容细致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院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后附项目名单)。本次讲座是我院备战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

    2020-11-13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初赛 已有 人浏览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医院科技创新成果储备、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10月27日,我院科研处及院工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初赛。大赛通知发布后,我院职工积极响应,共有27个项目团队报名,项目来源涵盖脊柱科、创伤科、手外科、足踝外科、矫形骨科、普通外科、口腔科、中医针灸科、运动损伤科、心内科、干部科、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院感办公室、资产处、中药房、设备科、创伤骨科研究所等19个科室,其中医疗团队17个、护理团队5个、管理团队4个、基础研究团队1个。初赛由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聘请中技所、中科院大学两位具有医疗成果转化资深经验的专家、部分学术委员会专家和医疗管理专家作为评委,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根据项目的临床意义、创新性、前期基础、市场前景以及现场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12个项目晋级决赛。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院内医疗、护理及职能处室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会,他们纷纷表示,从此次活动中感受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决心和力度,并希望积极加入到…

    2020-11-04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组织“院级科研基金中期汇报” 已有 人浏览

    8月25日至27日,我院科研处连续三天组织“院级科研基金中期汇报”,分别对医工企交叉培育项目、自然基金培育计划、青年基金三类项目进行了中期考核。 为进一步调动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为申请高级别的纵向课题打好基础,2019年我院设立了院级科研基金。目前共有81项获得资助,项目周期为两年。此次共有79项参加中期考核汇报,项目中期评审由我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外院专家和方法学专家组成。 院级科研基金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个别项目因疫情原因研究进程有延迟,目前也依据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加速推动项目的进度。专家逐一对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审评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汇报中,学术委员会专家对部分项目的动物模型验证、多中心研究、样本保存运输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此次中期汇报不仅对院级科研基金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也搭建了项目负责人提出需求和问题的平台,提高了大家对院内项目的重视程度,为提升项目完成质量奠定基础。文图丨科研处

    2020-08-3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举办科研联络员培训交流会 已有 人浏览

    5月26日,我院科研处在新街口院区组织召开了科研联络员培训交流会。各科室科研联络员、部分课题负责人以及科研处、财务处相关同志80余人参加培训,会议由科研处韦祎副处长主持。 会议现场会上,侯常敏总会计师对科研联络员队伍的建立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发挥出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课题负责人重视课题管理和经费管理,科研处和财务处将为医院的科研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侯常敏总会计师发言科研处于洋处长介绍了我院在研课题和新增课题的情况。目前我院课题申报和中标均逐年提升,于洋处长对常规纵向课题申报指南进行了讲解,重点涉及各类课题的申报侧重点以及支持力度。科研处魏合章副处长(挂职)对市医管中心的职能以及学科发展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从项目设立的角度逐一讲解了医管中心课题的申报要点。科研处韦祎副处长就如何规范制定科研合作协议与科研合同进行宣讲,详细介绍院内合同审批的流程,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了合同制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科研处吴海宁同志总结现行的各级科研经费制度,对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以及预算调整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财务处…

    2020-05-29 查看详情信息
  • 【视频新闻】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暨2020… 已有 人浏览

    【视频新闻】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会

    2020-12-14 查看详情信息
  • 【专题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团队登上《Nature》 “聚焦中国…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6月2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领衔研发的中国首台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天玑机器人,登上了《Nature》特刊-“Medical robotics in China(聚焦中国医疗机器人)”。本期作者Sarah O’Meara在特刊中提到,2016年,田伟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机器人辅助手术产品天玑(TiRobot),一款可以进行脊柱手术的单臂机器人,首次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作者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显示,从1999年到2019年的二十年间,在生物医学工程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领域,作者中包含中国学者的论文发表数目,从142篇增加到4507篇。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08年,在“达芬奇”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首次部署到中国医院后两年。第二次高峰是在2017年,即中国设计的第一款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获准销售一年后。 在本期特刊A medical robotics revolution (医学机器人革命)一文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指出,“长期以来,外科医生需要突破“手、眼”局限性,以实现精准稳定的手术,这阻碍了骨科手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专题报道】 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机器人革命 已有 人浏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作为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先驱者,介绍了医疗机器人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原文以A medical robotics revolution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6月25日的《自然》特刊“自然聚焦-中国医疗机器人”上。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0-00257-y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阐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如何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度Q: 哪些因素驱动了医疗机器人的发展? A: 20世纪50年代,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经历了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随着大量的医疗器械和诊疗设备出现,医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治疗手段,使疾病的诊疗过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骨折,早期基本依靠石膏外固定技术,一个疗程需要3-6个月,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痛苦,疗效也不满意。随着近几十年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现在骨折患者的疗程可以缩短到3-6天。通过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术后几个小时就可以下地行走。 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了大量数据,考验着医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催生出以AI和…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专题报道】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机器人先行者 已有 人浏览

    原文以A pioneer in medical robotics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6月25日的《自然》特刊“自然聚焦-中国医疗机器人”上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0-00259-w“临床一线的经验、优秀的院内团队和协作网络,激发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机器人方面的创新”根据2019年世卫组织的一份报告,肌肉骨骼疾病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对于许多骨科疾病而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微创手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用来辅助复杂手术的智能设备却仍旧缺乏。在这一临床需求的驱动下,自195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骨科和烧伤领域的领军者北京积水潭医院(下文简称积水潭医院),将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说:“长期以来,外科医生需要突破“手、眼”局限性,以实现精准稳定的手术,这阻碍了骨科手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们从2002年开始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在田伟院士的带领下,医院率先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建立了智能骨科手术系统。积水潭医院已搭建了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和科研转化平台,多次牵头…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四家市属医院联合主办中关村“火花”活动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6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主办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活动采取线上会议的模式,参会人员近200人。会议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闫颖处长、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潘军华参加会议并致辞。 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领导致辞闫颖处长表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关系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有意义,目前已有200多个项目借助于“火花”活动实现技术、投融资以及创业服务等对接,希望更多的医疗项目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希望通过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为市属医院培养一支技术经纪人队伍。潘军华处长介绍了医管中心对市属医院成果转化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规划以及2019年取得的成绩。感谢管委会对医疗领域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也希望市属医院能够与中关村各园区积极对接,推动项目的落地。路演活动中,来自四家市属医院的8个项目进行了展示,项目涉及智能康复监测,AR导航、干细胞治疗、医疗防护用品等多…

    2020-07-0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2019 年绩效考核成绩进步显著 已有 人浏览

    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及各临床、职能科室的有效管理和团结协作下,北京积水潭医院2019年市属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院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针对22家市属医院进行的2019年绩效考核中总绩效排名第13名,位于第二等级,较上一年排名进步8名,同时荣获排名进步奖;单项奖励获得市属医院(22家)排名第2名的好成绩。5月29日召开了积水潭医院绩效管理委员会会议,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李玉梅参加了会议,总会计师侯常敏主持。会议重点总结分析了2019年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2019年度医院多次召开绩效管理委员会会议,完善考核指标管理制度,讨论设定院内绩效考核指标。在齐抓共管的基础上,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同时医院公益性也得到了较好体现,特别是职工满意度和人才满意度的高分值,得益于职工的理解与努力。针对2019年度绩效考核中失分指标,绩效委员会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逐一提出改进措施与办法。其中,患者满意度(门诊、住院满意度),医疗DRG综合能力,骨科MDC值,科研SCI论文,临…

    2020-06-01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医疗机器人临床技术创新和转化成果分享”专… 已有 人浏览

    5月14日,“医疗机器人临床技术创新和转化成果分享”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顺利举办,集中展示了积水潭医院目前正在研发和孵化阶段的机器人相关项目。会议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于洋处长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豫副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刘亚军教授、周雁主任医师、程洋副主任医师,真健康公司陈向前博士代表研发团队分别对骨盆髋部骨折复位机器人、冲击波治疗机器人、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人机协同穿刺机器人、肺部肿瘤精准穿刺机器人作主题分享,详细汇报了研发思路和项目进展。在技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上述几款医疗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临床需求及应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处长潘军华、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副处长白伟昌,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付小龙参加会议,并对医院在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认可,从创新政策运用、成果转化机制及医工企协同角度提出建议。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院士以“临床技术创新及产品转化”为主题作重要点评与总结,肯定了上述几款医疗机器人的研究方向与临床需求。…

    2020-05-19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9项目获市卫健委2020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3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对2020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拟批准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北京积水潭医院有9项获批立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1项,自主创新项目7项,青年优才项目1项。本年度“首发专项”申报工作得到了院内各科室积极响应,共收到52个申报项目。因限项要求,科研处组织了我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函审,从研究价值、创新性、研究方案和研究基础等方面给予评价打分。为遴选出更符合“首发专项”资助要求的项目,科研处邀请了5位院外专家,根据委员的评审结果选出36个项目组织了答辩评审会议。专家们按照“首发专项”的资助目标和要求对每个项目进行了专业性指导,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最后择优选出了19项上报市卫健委。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我院9项入选,立项项目数为历年最高。“首发专项”是由北京市卫健委组织,总体目标是面向首都,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需求为导向,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新技术、新医药健康产品以及卫生管理策略的应用性研究,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培育优秀青…

    2020-04-17 查看详情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连续在顶级骨科学术期刊发表三篇论文 已有 人浏览

    2020年伊始,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冯华教授团队在顶级骨科学术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IF = 6.093)连续发表3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2020年1月,张志军大夫发表题为《A High-grade J sign is more likely to yield higher postoperative patellar laxity and residual maltracking in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rotational distal femoral osteotomy and combined procedures》的文章。该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股骨远端去旋转化截骨术在治疗伴有髌骨运动轨迹不良(J形征)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提出术前高度J形征是造成该术式术后临床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2020年3月,宋关阳大夫发表题为《Excessive Pre-operative Anterior Tibial Subluxation in Ex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ferior Knee Stability after Anatomic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的文章。该研究为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胫骨前移现象对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2020-04-03 查看详情信息
  • 在传承中创新,将创新传承——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纪念孟继懋逝世40… 已有 人浏览

    孟继懋教授生平孟继懋,字公伟(1897-1980)。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赴美就读于芝加哥Rush医学院,1925年归国后致力于创建中国骨科专业,先后领导北京协和医院,人民医院骨科工作,为我国骨科专业奠基人。1957年后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历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名誉会长及国际外科学会会员。2020年1月20日,是中国骨科先驱孟继懋教授逝世40周年。为纪念、缅怀、学习孟继懋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组织召开了“在传承中创新,将创新传承”交流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特邀嘉宾荣国威老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副院长蒋协远,副院长吴新宝,工会主席孙丽芳、总会计师侯常敏,各科室代表、青年医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研讨会由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李玉梅主持。会议首先播放了由宣教中心制作的专题片《立足伟人肩膀 传承先辈精神》,从医疗、科研、教学三个方面回顾了孟继懋教授的一生。孟继懋从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两次赴美学习。1936年归来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1957年,孟继懋任北京…

    2020-01-20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