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医科普】我家孩子这么小,怎么就近视了呢? 已有 329 人浏览
根据近期发布的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幼儿园近视率达14.3%,小学生达35.6%,初中生达71.1%,高中生达80.5%。从不同近视程度看,近视的孩子中有10%是高度近视,有超1/3的孩子是中度近视。因此,近视问题并不是遥不可及,它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近视真的是小问题吗?近视可不仅仅是戴上眼镜、角膜接触镜、或者孩子长大后做个屈光手术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随着度数的不断加深,眼轴会不断拉长,眼底就会发生相关的病理改变。高度近视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继发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等。而屈光手术只能改变角膜或者晶体的屈光状态,并不能治疗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近视控制不佳所导致的高度近视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视能够治愈吗?人的眼轴增长是个不可逆的过程,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能使已经变长的眼轴缩短。因此,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近视是不能治愈的。没得近视的孩子,预防近视的发生。已经患有近视的孩子,控制近视的发展,将孩子的近视控制在较低的度数,…
2021-09-27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心理健康特点 已有 304 人浏览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广大老年人的幸福安康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以及老年多种慢性病共存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老年人群中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年龄增加,或受许多慢性病的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逐渐退化,发生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逐渐升高。为了积极应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有效维护和促进老年心理健康,在“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导下,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委于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取 1600 个城市社区、320 个农村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什么是真正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它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包括: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能够应对生活压力;有成效地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内容?能认:认人,认物,认路能记:记事,记时,记地能认、能记说明…
2021-07-18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维护 已有 297 人浏览
认知是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之一,涉及到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认知障碍,会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程度,从而导致患者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环境,不能独立生活和工作。此外,认知功能还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退。那么,该如何维护认知功能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明确了一些生活方式可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第一,运动。运动有助于预防认知功能的减退,而且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可有助于改善已有的记忆和认知问题。第二,饮食习惯。地中海饮食除了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癌症风险,还可以预防认知功能下降,降低痴呆发生的风险,甚至可以减缓已存在认知障碍患者进一步恶化。地中海饮食强调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全谷物的碳水化合物,豆类,坚果和食物种子,橄榄油,适量摄入鱼、家禽和乳制品,限制红肉的摄入量。第三,控制酒精的摄入量。研究表明重度饮酒会增加患痴呆风险,男性饮酒量应限制在每日不超过2杯,女性每日不超过1杯。第四,睡眠。充足、优质…
2021-07-18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怎么吃最健康 已有 274 人浏览
关键推荐少量多餐细饮,预防营养缺乏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健康合理的饮食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老年人吃什么、怎么吃才最健康呢?1、摄入充足的食物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及其以上的食物。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食物多采用炖、煮、烩、焖、烧等烹调方法,少煎炸和熏烤。高龄和咀嚼能力严重下降的老年人,饭菜应煮软烧烂,如软饭、稠粥、软烂面条等;对于有咀嚼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应增稠。正餐摄入量有限时,可适当增加餐次,常换花样,保证充足食物摄入。2、保证获得足够蛋白质(1)吃足量的肉: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都含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对维持老年人肌肉合成十分重要。(2)天天喝奶:建议老年人多喝低脂奶及其制品。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饮用低乳…
2021-07-17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老年人的注意事项 已有 280 人浏览
由于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人们的生活工作又恢复了常态,但是疫情并没有消失,在全球,仍存在影响人类健康的危害。那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呢?① 日常生活要注意,不食用野生动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直接接触病畜、病禽,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② 确保陪护人员的健康。③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愉悦的心情,好情绪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力!④ 老年人应进食容易消化或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果勤喝水,不能进食过期的食品。⑤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保证睡眠,注意保暖,适度锻炼,提高抵抗力。⑥ 12字口诀保健康: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保距离!还要提醒老年人,在疫情期间应做到:调整合理的饮食:均衡的摄入热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少食多餐,建议进食容易消化或帮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勤喝水,每天摄入合理的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坚决杜绝接触进食野生动物,拒绝进食腐烂、过期的食品,拒绝进食半熟、生食品。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
2021-07-15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一年一次牙科体检不能少 已有 394 人浏览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牙齿的破坏都是渐进性的,一开始是小洞洞,非常容易处理、一般一次就能处理好,不用再去担心;而发展到大洞洞或者残根时治疗的周期会大大延长、 是所谓的“大洞吃苦”。“回龙观地区的老人家牙齿残根残冠的特别多,拔牙时两头害怕,医生如走钢丝,患者和家属也提心吊胆。”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主任徐小川介绍,由于身体承受能力有限,老年人一旦牙齿损坏过大,治疗起来会更加困难。那么,什么程度的损害是残根残冠?“牙齿由于龋坏等原因而致使牙冠的大部分缺损,称为残冠,而牙冠基本缺失,仅剩余牙根,称为残根。”如下图右二图例所示即可称之为残冠,患牙都有髓腔破坏,需要根管治疗,而右一的牙齿破坏更大、成为残根,治疗就会更复杂,而且预后也不好。 老年患者的残根残冠会大大影响咀嚼功能,降低对食物进行正常的切咬能力、咀嚼和研磨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易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而咀嚼能力丧失,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消减,会导致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全口都没有牙的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会增加2-3倍,因此残根残冠多、…
2021-07-1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喝水是门大学问,孩子怎么喝最健康? 已有 295 人浏览
随着气温升高,小朋友们户外活动越来越多。最近我院回龙观院区小儿内科门诊就接诊了不少咽痛、咳嗽的孩子。诊疗结束,大夫们总不忘叮嘱一句,“天热,记得多喝水!”家长们也总是犯难地点点头,“这孩子,就是不爱喝水!”其实,喝水也包含着大大的讲究。水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也是人们日常获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喝够水、喝对水,对其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聊聊,怎么正确喝水。喝水少有哪些危害?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喝水量少、喝水次数少、喝饮料多等饮水问题。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快,对于水分的需求和消耗量相对较大;而且对于儿童来说,水占总体重的比例较大,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于缺水的耐受能力低于成人,水分丢失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 许多儿童常见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牙齿疾病、便秘、肺部感染等都与脱水存在相关。一定程度的脱水还可能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孩子每天喝多少水才算合适?是越多越好吗?各年龄段儿童的适宜饮水…
2021-06-02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天天全谷物,美味健康两不误 已有 277 人浏览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最重要、最经济的来源,同时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居民摄入的谷物多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损失增多。且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这些都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尤其要注意增加全谷物摄入。 什么是全谷物?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或压片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层组分的谷物。简单来说,只要不把种子外层的粗糙部分和谷胚部分去掉,保持种子原有营养价值的谷物,都可称为全谷物。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中作为主食的稻米、小米、大麦、小麦、燕麦、黑米、黑麦、玉米、高粱、荞麦、薏米、青稞等,如果加工得当,保留了麸皮、胚芽及胚乳,均可作为全谷物的良好来源。也包括已经磨成粉或压扁压碎的粮食,例如全麦粉、燕麦片等。 我们常吃的白米、…
2021-05-19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外卖 PK食堂,怎么选工作餐更健康? 已有 258 人浏览
随着互联网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工作餐就餐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快捷的外卖、食堂中丰富多种的自助、小炒、快餐,为繁忙紧张医务人员就餐提供了方便。一顿好的工作餐不仅应色香味俱佳,促进食欲,同时还要丰富营养,进而防止慢病的发生。外卖和食堂,怎么选工作餐更营养健康呢?营养专家教大家几个选营养工作餐的小窍门—— 01食堂餐盘选餐法餐盘选餐法是根据《中国居民平衡指南》中推荐的“平衡膳食餐盘”它的使用方法,可以保证多种膳食按比例摄入: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鱼肉蛋豆类奶等。 首先确定各类食物。主食是确保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餐盘占较多量的食物,主食当中要多选谷薯类食物种类,避免精米精面单一的主食,再选择同量的蔬菜,为了保证维生素,膳食纤维素摄入,我们建议选不含淀粉的蔬菜(深色绿叶蔬菜、花椰菜、茄瓜菜等),而蛋白质类食物(瘦肉、鸡蛋、豆制品)占到主食的1/2-1/4,最后再选同样水果。不同的人群主食量是不同的,比如注重身材的小美护,主食量可以适当减少,而男士特别是年轻人主食适当增加。血糖血脂高人士主食注意需要选择粗粮…
2021-05-18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要健康,不要高“盐”值 已有 269 人浏览
咸味是烹饪中的主味,也是绝大多数复合味的基础味,一般菜品都离不开咸味。而食用盐是咸味的主要来源,食盐可以提鲜、防腐杀菌、增加原料的脆嫩度。但随着我们身边的美食越来越多,食盐过量带来的健康风险也越来越大。过量食用盐不仅影响菜肴的口味,最重要的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研究发现,食盐量过多,与高血压、心脏病、及诱发脑出血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每日吃15克盐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所以控盐、限盐在健康饮食中尤为重要。 高“盐”值引起的危害 高血压: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控盐的关键是控制钠的摄入量,高血压与钠的摄入过量关系密切,血液中的钠离子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从而血管中摄入的水分也相应增加,血管压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胃病:高盐饮食会刺激胃粘膜,降低胃保护性黏膜的粘度,胃壁的保护作用下降,导致胃炎,增加胃癌风险。研究表明与饮食清淡的人比,高盐饮食的人患胃病达70%以上。骨质疏松:食盐摄入过多,增多的钠离子和钙离…
2021-05-17 查看详情信息 -
【2021全民营养周】关注营养健康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联合义诊通知 已有 250 人浏览
2021年全民营养周的主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献礼建党百年、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倡导合理膳食、杜绝浪费、预防疾病为导向,以“合理膳食 营养惠万家”为主题,以“合理膳食 共建营养健康家庭”为核心理念,推动国民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将合理膳食行动落到实处。为了响应2021年全民营养周“健康中国,营养先行”的号召,北京积水潭医院将举行联合义诊活动。01活动时间2021年5月18日 上午9:00-11:0002活动地点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门诊大厅03参加科室和人员营养科、内分泌、妇产科、肾内科、中药房的主任和专家、营养师。04活动内容慢性疾病及围产期的营养健康咨询。糖尿病、慢性肾病及围产期的 疾病咨询指导。中药咨询、中医食疗。平衡膳食食物选择演示。个体营养健康状况评估。 文丨营养科 张勍烨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校对丨于淼
2021-05-1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世界嗓音日——同一个世界,多彩的声音 已有 268 人浏览
每年的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也是世界各地嗓音医学领域专家学者们积极宣传、科普的好机会。自2003年美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会创办命名以来,嗓音日活动每年都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以此来提醒加强人们要重视对自己嗓音的保护,以及对嗓音健康的重视。今年世界嗓音日的主题是“One World Many Voices”,即“同一个世界,多彩的声音”。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平时讲话、唱歌时,声音都是从喉咙里发出的,那么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就是靠喉部的一个结构——声带,通过胸腔呼出的气流冲击使其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声带周围肌肉不同程度收缩、运动,胸腔气流大小,以及不同共鸣腔的形态构造等,造就了每个人的嗓音都有不同的音质、音色、音调等,这也就是为什们我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嗓音,具有一定的辨识度。随着目前社会沟通、交流的日趋频繁,以及用嗓过度、不健康饮食、烟酒刺激等原因,嗓音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其中最为常见的病因就是用嗓过度,很多患者都有这种经历“觉得说话多了之后,说着说着嗓子就哑了”,这也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2021-04-16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极端天气该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已有 261 人浏览
昨天,北京又刮起了沙尘,并且伴有降雨。沙尘天气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前半夜,不少下班回家的人都苦不堪言,甚至出现呼吸道不适。那么,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呼吸系统呢?首先,沙尘天气时不宜室外活动,特别是老人、儿童、体弱及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者更应该注意。这种天气易引起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喘憋、胸痛、过敏症状加重等表现。即使是健康人,长时间暴露在沙尘天气中也会出现咳嗽、呼吸受限的现象。沙尘天气还会加重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的风力风速会将沿途的病原微生物吹到下风向地区,可发生传染病蔓延。因此,沙尘天气应避免外出。外出也要注意自我防护。比如戴口罩、护目镜、围巾、帽子、手套。进入室内后,要尽快洗手、清洗鼻腔、漱口等等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鼻是呼吸的门户,最常用的呼吸器官。清理鼻腔,可以洗净鼻腔内部的污垢,帮助呼吸。对单纯性鼻炎有一定的帮助。使用医用生理盐水和专门的洗鼻器,头部向前倾,嘴巴张大,用嘴呼吸,将洗鼻器对准一边鼻孔。水流会自动流入鼻孔清洗鼻腔,使用过程中必须张大嘴巴,用嘴呼吸,…
2021-04-16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再见,出血季 已有 265 人浏览
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季节是有一定关系的,上消化道出血也是。秋冬到开春的出血季暂时过去了,在这里回顾几个典型病例,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情况可能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给有相关病史、症状或者危险因素的朋友们提个醒。典型病例一是个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腔里充满血液,一处静脉曲张的破口处,血柱喷射而出。浴血奋战,最终以硬化剂注射堵住了破口,暂时救回一命。提示如果您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长期饮酒史,长期脂肪肝,多次发现肝功能异常等等,一定要定期体检,警惕肝硬化的发生;如果你已经确诊肝硬化,请定期复诊,规范治疗,注意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别吃硬的!别使劲!别暴怒!别劳累!这种出血都是血如泉涌,危险万分的,一定要保重。典型病例二是个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出血。是溃疡基底的血管出血,注射止血后观察溃疡面还是挺大的。提示确实有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或者心脑血管梗塞潜在风险较大的病人(由心脑血管专业的大夫来评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还是很重…
2021-04-1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远离痛风,要从娃娃抓起 已有 353 人浏览
说起痛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是由于体内尿酸过多蓄积,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关节炎症。有人这样形容痛风:“比崴脚还要疼上10倍”、“能让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流泪不止”、“恨不得把脚打断”,可见痛风发作起来多么令人难以忍受。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全球成人痛风患病率持续逐年增高。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最重要的原因,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患病率超过糖尿病,并呈逐渐低龄化的趋势,被称为“三高”之外的“第四高”。虽然儿童痛风患病率明显低于成人,高尿酸血症却并不少见,尤其是肥胖儿童。大部分高尿酸血症患儿并无明显症状,却可能逐步发展为痛风、尿酸性肾病、肾结石、尿毒症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远期生活质量。远离痛风之痛,要从娃娃抓起;尽早预防及干预高尿酸血症,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远期痛风的发生。具体怎样防治儿童高尿酸血症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以下,高尿酸血症是怎么形成的?尿酸是一种弱有机酸,由嘌呤在肝脏组织中合成,嘌呤的主要来源是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
2021-04-0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血肌酐降低,一定是好事吗?听听肾科专家怎么说 已有 297 人浏览
血肌酐(Scr)是临床最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方法,当血肌酐升高时,往往说明了肾脏功能出现了损伤,而当该值降低后又意味着肾脏功能得到了恢复。但是,血肌酐很低,就一定是好事吗?让我们带着问号继续读下去。血肌酐是如何反映肾功能的那血肌酐是什么?又是如何来反映肾功能的呢?血液中的肌酐通常有两种来源:人体肌肉组织中肌酸的代谢终产物,称为内生肌酐;摄入的肉类食物经肠道吸收来的肌酐,称为外源性肌酐。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在个体肌肉质量恒定、饮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血肌酐的值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通过性别、年龄、种族、血肌酐可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当肾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排泄量减少,多余肌酐堆积在血液中,就会呈现血肌酐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血肌酐降低的原因血肌酐下降,就理解为肾功能好转,甚至有人简单的记忆或信奉“肌酐越低越好”,那可就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且听我们仔细解读,以下因素也可能引起血肌…
2021-04-02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春天来了,你眼“红”了吗? 已有 239 人浏览
春天来了,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季节,树绿了、花红了、天气暖和了,大家脱去厚厚的冬衣、出门踏春,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但对不少人来说,眼红、痒、不停打喷嚏、流鼻涕等不适症状也伴随而来,这是过敏悄然而至了。眼部的这些表现是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典型症状,严重的人还会出现异物感、烧灼感、流泪、分泌物增多,并出现眼睑肿胀甚至球结膜水肿(白眼球表面隆起的半透明膜状物)。此病的特征是季节性发病(多在春、秋季),主要的过敏原为环境中的花粉或一些树木的种子,多双眼发病,接触过敏原后迅速起病,而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很快缓解,所以此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会有一些后遗症,但周期性、反复发作、发作时不适症状明显的特点困扰了很多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怎么做呢?勿揉眼多冰敷药物冷藏用药需间隔尽量减少过敏原接触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1、少去花草树木多的地方,也可以佩戴特殊的眼镜:如湿房镜、全封闭的护目镜等,减少眼部接触过敏原。2、居家时尽量少开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以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同时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出现症…
2021-03-30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春季过敏性鼻炎高发,快来收藏专家的防治攻略 已有 231 人浏览
“孤山夜合连枝来,一树春分二色花”。春分已过,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现在也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全世界约有5-10亿人患病,中国的成年人患病率约17.6%。过敏性鼻炎发病因素有哪些?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环境变应原包括季节性变应原和常年性变应原。季节性变应原主要是气传花粉——春季以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榆树等树木花粉为主,夏秋季以蒿草和葎草花粉等草类花粉为主。每到花粉播散季节,过敏性鼻炎便开始发病;常年性变应原主要包括尘螨、霉菌等。过敏性鼻炎有何种临床表现?过敏性鼻炎以鼻痒、鼻塞、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为典型临床表现,同时可以伴有眼睛痒、流泪等眼部症状和顽固性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症状。我们应当如何治疗?① 脱离环境中的变应原:花粉播散季节应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防风眼罩、鼻过滤器;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衣物被褥定期晾晒、清洗;对动物可疑过敏者,应避免接触动物。② 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局部或全身…
2021-03-25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