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健康周】“喘病”老人的春天 已有 182 人浏览
您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老人:年轻的时候长期吸烟,慢慢地,每年一到冬天就咳嗽咳痰。渐渐的,活动以后就喘憋。能走的距离越来越短。这样的老人应该去医院看看他的“喘病”,很可能他罹患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成年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患病,常常表现为气短、活动耐量下降以及排痰困难等。但是它也并不可怕,早期的稳定期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可以让这种疾病得到缓解和控制,可以降低慢阻肺急性发作频次,改善远期预后,意义重大。但是很多老年人不认识它,也不了解它,更没有好好接受过治疗和训练,而是等到喘憋特别严重了,才到医院就医,实际上已经错过了防治的好时机。那么在疾病的稳定期,我们该做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西医治疗与传统医学相结合,就可以让“喘病”老人的病情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延缓病情进展。01、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确诊为慢阻肺后,除了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以外,患“喘病”老人还有很多…
2022-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肝炎日】可防可治的慢性肝炎 已有 210 人浏览
7月28日是 “世界肝炎日”,今年肝炎日的主题是“防治肝炎 健康你我”,值此健康日,消化内科医师毋睿涵跟您讲讲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的肝脏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酒精、脂肪堆积、药物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造成。慢性肝炎是传染吗?首先,慢性肝炎提示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病毒性肝炎存在传染性,而如酒精性、药物性等其它因素造成的肝脏损害是没有传染性的。另外,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原因包括多种病毒,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亦有大众并不熟悉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炎症,甚至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亦可能造成患者肝细胞炎症,不同的病毒所导致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不同的,中国作为“乙肝大国”,过去各种媒体广泛普及乙肝以及丙肝是血液传播的疾病这一知识,告知大众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或者丙肝的,呼吁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乙肝或丙肝患者,经过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乙肝患者数量已经明显下降。另外…
2022-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周】膳食平衡,健康认知,乐享老年 已有 191 人浏览
老年认知功能与营养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认知功能减退与多种营养素缺乏相关。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进食、消化和运动的能力均会下降,这些变化都会造成他们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痴呆。良好的膳食营养、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保持身心健康状态。因此,有必要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指导,从而预防认知功能减退。2021年的《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指出“膳食营养是预防认知功能减退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之一”。那么到底什么膳食结构可以起到预防认知功能减退的目的呢?MIND饮食 答案就是MIND饮食。MIND(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是延缓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地中海-得舒饮食干预疗法的缩写。有研究表明:适当遵守MIND饮食可以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约35%,而严格遵守MIND饮食可以降低该病风险可高达53%。是一种真正能起到保护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饮食结构。MIND饮食实际上属于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强调增加天然的植物性食物的摄入,主要推荐9种食物,包括大量深色蔬菜、全谷物、…
2022-07-27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周】老年高血压日常注意事项 已有 166 人浏览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接近 90%。因此,我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势在必行。 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张萍: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老年高血压尤其是高龄老年人高血压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包括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并发症多,易发生低血压、高龄老年人常合并虚弱等,血压管理中应该给予特别关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应对高血压呢?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血压控制的“基石”。1.健康饮食: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饮食多样化,增加食物种类,补充充足蛋白质,营养均衡,减少钠盐糖分的摄入,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控制好体重,摄入适量水分。2.规律运动: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律的适度的全身性有氧锻炼,如有氧慢走、打太极拳等。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如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或其他不适,应马上停止运动…
2022-07-2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大积医”里的“小药植”——夏日篇之瓜蒌(一) 已有 218 人浏览
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植物之美在花在果在根在叶更在于它与生俱来的善性与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息息相关新街口院区教学楼正门北侧,一株藤蔓业已爬过二楼的窗子,几朵纯白清澈的花朵散落在碧绿的藤蔓间。走近细看花是单生,花萼筒圆筒状,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裂片两侧的丝状流苏像卷曲而柔嫩的蕾丝边儿。茎上有卷须,叶子也是典型的葫芦科巴掌形,3-5浅裂至中裂,有的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没错了,是栝蒌!能在医院看到它着实让我欣喜。 瓜蒌作为治疗胸痹的要药,最早是以栝蒌根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列为中品,以果实入药首载于《名医别录》,在唐代的《备急千金药方》、《日华子本草》中开始出现了栝蒌仁、栝蒌子,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有了栝蒌皮入药的记载。栝蒌在历代本草、植物志和书籍中又称地楼、果裸、野西瓜、天瓜、泽姑、黄瓜、苦瓜、吊瓜,《针灸甲乙经》始载为 “瓜蒌”,而今栝楼一词多作为瓜蒌的原植物名称,瓜蒌则作为药材及饮片名称。 《中国药典》记载瓜蒌植物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
2022-07-05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献血者日】带您了解这些无偿献血的小常识 已有 173 人浏览
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 WBDD)是每年的6月14日。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 2022年6月14日已经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了,今年的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 血液,是生命之源,是人间传递真情的红色纽带,而输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特殊医疗措施,北京市平均每天有近2000人等待输血来维系生命,每一位自愿无偿献血者都为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挽救着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无偿献血的小常识吧!1. 年龄:18-55周岁的适龄健康公民。2. 体重:男性公民50kg以上,女性公民45kg以上经体检合格者的公民。3.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可按往常习惯进餐,但以低脂为宜。4.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5.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6.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7.献…
2022-06-14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无烟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您如何科学戒烟 已有 177 人浏览
今年的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主题为“烟草威胁环境”(Tobacco:Threat to our environment)。"烟草威胁环境"烟草业种植、生产、分销、消费和消费后废弃物,每一个环节,无不威胁着我们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烟草种植破坏生物多样性,烟草生产及消费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烟头是环境中常见的垃圾并含有有毒塑料,电子烟在生产过程中同样影响环境。总之,烟草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均对环境造成破坏。"烟草威胁环境,更危害健康。"吸烟危害健康,远不止可导致肺癌、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几种常见的吸烟相关疾病。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几乎可损伤人体所有器官,导致多种器官的恶性肿瘤及多种慢性疾病。吸烟者比那些已戒烟或从未吸过烟的人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形式的老年痴呆症,这可能与吸烟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有关。脑磁共振检查也发现,吸烟可导致大脑灰质皮层变薄,说明吸烟可破坏大脑的结构。此外,吸烟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影响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合成,抑制胰岛素的生成,长期吸烟还可引…
2022-05-31 查看详情信息 -
【全国护肤日】油光满面,得了面部脂溢性皮炎,该怎么办? 已有 178 人浏览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于头面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发病高峰期在2周龄到12月龄的婴儿以及青春期和成人期[1]。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脂溢性皮炎,在平日里也并不了解该如何护理,更不会主动就医,这使得很多患者病情加重,延误治疗。那么,到底什么是面部脂溢性皮炎呢?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一般临床特征是边界清晰的红斑,常伴有油脂状的鳞屑,多分布于头皮、外耳、面中部鼻翼两侧。面部皮损好发于发际线以下的前额、眉毛和眉间以及鼻唇沟,可能扩展至面颊和颧骨区域,呈蝶状分布(图1、图2)[2]。蓄有胡须的男性常会出现胡须部位受累。剃须有助于治疗和控制疾病。 除了上述主要的皮肤表现之外,还可继发粉刺、痤疮、酒糟鼻等,严重影响患者形象。 病因及诱发因素目前面部脂溢性皮炎病因尚未清楚,与马拉色菌定植、脂质增多、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反应等相关,精神、维生素B族缺乏、饮食、嗜酒等因素均可以不同程度影响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3]。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和护理 对于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可选用小剂…
2022-05-25 查看详情信息 -
【国际临床试验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研究型病房运行开班会 已有 185 人浏览
2022年5月20日是第十八个国际临床试验日。为加快推动我院研究型病房建设任务工作开展,北京积水潭医院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了研究型病房运行开班会,参会人员包括:研究型病房负责人/院长蒋协远、院党委书记李玉梅、副院长吴新宝、刘亚军、于洋,院办、医务部、科技处、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伦理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临床专业学科负责人和骨干等。会议由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王美霞主持。 会议首先由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负责人、院长蒋协远做开班主旨发言,蒋院长指出:我院研究型病房的建设首先要突出骨科专业特色优势,加快医工企转化合作,发挥骨科临床溢出效应,同时以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为核心、物质平衡研究实验室和骨科、烧伤科等临床优势学科同步发展,发挥综合学科临床资源在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中的溢出效应;要在人、财、物三方面同步保障;建立健全的激励和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临床研究人员专职化;还要构建以支持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加快研究转化为目的的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开发利用积水潭骨科丰富的临床资源和专家团队资源,继续探索医工融合…
2022-05-20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会烹会选——把蔬菜吃的更健康 已有 189 人浏览
夏季正是一大波蔬菜上市的季节,黄瓜、西红柿、小白菜、芹菜、苦瓜.....总之,人们多吃蔬菜似乎更加容易,特别是对于减重或者控制血糖,很多人会认为不就是多吃蔬菜嘛,所以轻食、低卡蔬菜沙拉成了减重人群的热衷方式。而糖尿病患者自行控制饮食时,是不是认为不吃主食和肉,只吃蔬菜血糖就不高了?真的有这么简单吗?那为什么道理大家都懂,减重还是减不下来,血糖依然忽高忽低呢?这样做真的有利于我们减重或者控制血糖吗?首先我们就要从“只吃蔬菜”中的误区中走出来。没有了主食、肉类等的配合,蔬菜过低的能量不能满足身体最基本的能量需要,很容易引起饥饿感,这就导致我们的依从性会直线下降,没有几个人能坚持很久。一旦我们坚持不住了,更容易进行报复性饮食,也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动。首先还是要遵循最新出炉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做到平衡膳食。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再进行能量限制才能健康的减重;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再进行主食适宜的限量、定量、分餐,选择低GI食物才能更好、更平稳地控制血糖。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小提示:“膳食宝塔”中所…
2022-05-20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均衡营养助力白衣战士,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已有 182 人浏览
当前北京的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状态,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过去的二十几天,全市多个区域已开展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坚持以快制快,尽快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为了快速斩断传播链条,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一线,他们承受着更大的风险,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为全市市民完成几十轮检测核酸的医护人员;连续追踪病例信息的流调人员;连夜完成核酸标本检测的检验人员…….在特殊环境下长期持续高强度工作,除了要做好个人防护之外,合理的膳食营养保障也是助力疫情一线医务人员恢复体力、缓解应激、增强免疫,提高抵抗感染性疾病能力的重要环节。全面营养,加固人体免疫力 食物中有多种营养素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多样化、科学搭配的饮食可保证各种营养的摄入均衡,无论是肉奶蛋类提供的蛋白质、优质脂肪酸,还是植物性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微营养素,都是增加机体免疫力的利器。 提高免疫力的营养食谱一线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穿厚重的防护服,且工作强度大,气温变不稳定,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
2022-05-19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0糖”和“0脂”真的是健康食品通行证吗? 已有 181 人浏览
当我们在超市货架上挑选琳琅满目、香气四溢的食品时,看到“低脂”、“无糖”等字样时,有没有觉得这一定是个健康食品,很想买来尝一尝呢?你是否了解它的意义呢?1、什么是营养标签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的要求,预包装食品都需要标注食品营养信息及特征说明。食品营养标签主要包括表格形式的“营养成分表”以及在此基础上用来解释这些营养成分的水平高低和健康作用的“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成分表的“纵坐标”要标注各种营养素,至少要标识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也可以根据食物情况,标注其他营养素的含量,比如胆固醇、维生素A等等。营养成分表的“横坐标”要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读懂这些信息,你才能更加精准地了解食物的营养含量以及它是否健康。2、“0糖”饮料真的无糖吗看到饮料上标注的“0糖”字样,你有没有冲动想来一瓶尝尝?我们先来了解一下“0糖”食品的定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低糖食品是每百克或每百毫…
2022-05-17 查看详情信息 -
【全民营养周】谷薯搭配宜健康 已有 190 人浏览
全民营养周来了,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一条“食物多样,合理搭配”的膳食原则 ,谷薯该如何科学的选择和烹饪食材呢? 谷类和薯类是我们日常饮食主要的能量来源,我们每一餐都离不开米饭、馒头、大饼、面条或者其他谷类、薯类制品。谷类主要包括有稻米、玉米、黑米、小米、红米、大麦、燕麦、荞麦等;常见的薯类有马铃薯(土豆)、甘薯(红薯、山芋)、芋头、山药和木薯等。还有很多主食是用豆类做馅,做糕点。杂豆类主要有红豆,绿豆,豌豆、蚕豆等,经常吃些杂豆类可以对全谷物起到良好补充作用。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物食物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0~150g;每天摄入薯类50~100g。什么是全谷物全谷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加工处理后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芽及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常见的像是全麦、糙米、燕麦片、荞麦、玉米、小米、高粱米荞麦、薏米、藜麦这些都算是。精制谷物是什么市面上的小麦粉和精米,如果包装上没有特别标明,都在加工过程中被去除了谷物最外…
2022-05-16 查看详情信息 -
【全国疟疾日】共创无疟世界 防“疟”知多少 已有 182 人浏览
“犹如患三日疟疾的人临近寒战发作,指甲已经发白,只要一看阴凉儿就浑身打战。”但丁曾在《神曲•地狱篇》中借疟疾来描绘恐惧。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危害极大。为了更好地推动疟疾防治,我国把每年的4月26日设定为“全国疟疾日”。然而,“疟疾日”来临,关于疟疾,您知道多少?什么是疟疾?疟疾俗称 “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一类传染病,也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疟疾包括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四种。疟疾的流行病情况如何?疟疾流行历史久远。西方学者认为疟疾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而在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及青铜铭文上就有古“疟”字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例疟疾病人,其中死亡者高达30余万。数十年以来,中国为消灭疟疾不懈努力,终于在2021年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中国彻底消灭疟疾,成为全世界第40个消灭疟疾的国家。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仍有大量的疟疾患者,其中90%以上的位于非洲地区。202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41亿疟疾病例,造成62.7万人死亡,相当于…
2022-04-26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肿瘤日】怎样预防胆囊癌 已有 174 人浏览
周门诊遇到一位因尿黄来看病的老奶奶,因为老人有多年的胆囊结石病史,我们最初以为是结石造成胆道梗阻了,等查完CT后发现是胆囊癌发生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导致了黄疸,已经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了。家属说10多年前医生就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但是老人的胆囊结石一直没有症状,就没有做手术。事实上,胆囊结石诱发胆囊癌是慢性长期刺激的结果,并不需要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的过程。除了胆囊结石以外,还有很多可能诱发胆囊癌的高危因素,我把它们列在这里供大家了解。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最重要的胆囊癌的致病原因,结石越大、病史越长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越高。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导致胆囊癌的主要是腺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一般较小且生长缓慢,腺瘤性息肉生长相对较快,直径超过1cm、基底部囊壁增厚、超声多普勒可探及血供者多为腺瘤性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症存在癌变风险,尤其是节段型腺肌症患者易合并胆囊结石,癌变风险较高。瓷化胆囊、胆囊壁间结石、萎缩胆囊等都是胆囊癌的致病因素。患有胆胰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
2022-04-17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卫生日】远离病毒,健康你我 已有 181 人浏览
今天是第73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健康”。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将我国宣传主题定为“健康家园,健康中国”。今年恰逢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团结一心,群防群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呢?一、勤洗手:正确洗手需掌握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要注意用流动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搓揉时间不少于15秒。二、戴口罩:到室内公共场所或人流密集的地方请佩戴口罩,4至5小时更换一次为宜;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的步骤:戴前摘后要洗手。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紧贴面部,避免漏气。用手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更好覆盖鼻子、嘴巴。通过口罩的耳带或头带摘取,避免触摸口罩面外部。三、勤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
2022-04-07 查看详情信息 -
【中国麻醉周】从“不痛不动”到“麻醉治疗”——麻醉学的前世今生 已有 178 人浏览
在“2022中国麻醉周”到来之际,为了学科健康发展和为人民群众做好麻醉科普的需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联合决定,共同举办2022年度“中国麻醉周”活动,时间从2022年3月28日至4月3日。今年主题定为“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 其实医学的演进与社会文化、科学和哲学发展密切相关。虽然人们很早就开始做一些复杂的手术,如截肢术、睾丸切除术等,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减轻疼痛的知识和措施。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描述过鸦片的镇痛作用,但却没有被应用于术中。直到在中世纪,曾经有人使用浸有各种止痛或催眠药物的海绵(如鸦片、莨菪碱类)给病人吸入或吸吮,可引起长时间的睡眠从而实施手术,尽管安全性,有效性都极不确定,要么无效患者依旧痛不欲生,要么“一醉不起”,手术未做患者就没了性命。同样,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过麻醉的传说和记载,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相关史书记…
2022-03-2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补血圣药阿胶,我们该如何服用? 已有 213 人浏览
随着养生理念的普及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阿胶用来送礼,特别是在春节这种中国传统的节日,阿胶成了人们滋养身体、孝敬父母、走亲访友的理想选择。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服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保健作用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补血圣药阿胶的世界。阿胶在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列为上品,随着历史的沿革,历代的本草中,都对阿胶加以了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将其收入其中。阿胶是补血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为“补身三宝”。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性状本品成长方形块、方形块或丁状。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为治血虚的主药。对吐血、便血、崩漏、阴虚咳嗽、虚烦不眠、阴虚发热等患者都可服用。阿胶的现代药理研究① 纠正失血性贫血。② 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③ 提高细…
2022-02-11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