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积医科普丨立冬时节话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代表着一年之中冬季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医四时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时节。立冬节气之后阳气潜藏,阴气旺盛,自然界的万物开始进入一个以潜藏为主的“冬眠状态”,此时人们也要顺应天地变化,学会藏养、避寒就温、注意保暖,做好冬季养生。一、饮食调养1、脾胃为先,避寒为宜:脾胃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易直中入里,戕伐人体阳气。因此,饮食保健应以中医 “三因制宜”为原则,因人、因时、因地的选择适当的饮食,整体来说,冬季饮食应以保温御寒、滋补、防燥为主,健脾养胃,慎食寒凉的食物,如《饮膳正要》所言“冬气寒,…
2024-11-07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丨中秋月正圆 健康共婵娟 已有 0 人浏览
中秋节,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此时正值秋季中期,一般在白露、秋分等节气前后,气候渐凉,是进补养生的好时机。中医学认为,这个时间段的养生重点应顺应自然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调畅情志以及预防秋燥。保暖防寒 勿伤阳气《内经》有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秋佳节,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家人们在赏月言欢之时,需增添衣物,特别是夜间与白天温差较大时,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特别是脚部的保暖尤为重要,因为脚是全身阳气的“根”。常言道“寒从脚起”,晚睡觉时注意更换较为保暖的被子,防止昼…
2024-09-13 查看详细信息 -
今日立秋丨健康“贴秋膘”,注意这三点 已有 0 人浏览
今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时期。民间亦有立秋“贴秋膘”之习俗,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古代的夏季消夏能力有限,使得食欲和睡眠质量都受到影响,入秋之后随着凉意的加深,食欲恢复,希望通过“贴秋膘”把瘦了的“补”回来。但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加之消夏手段的增加,贸然的大量进补往往会起到反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的“贴秋膘”呢?中医科医生给出以下三点提示。脾胃安,居于先在传统医学中,从夏至节气到处暑节气之间的这段日子称之为 “长夏”。 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
2024-08-07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丨记住这几点,让你春季养肝事半功倍 已有 0 人浏览
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季在五行中属木,而肝也属木,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正是肝脏的旺盛之时,实为养肝最佳时节。春季养肝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调节肝脏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可调节情绪,保证气机顺畅。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趁势养肝可避免暑季之阴虚,但若过于补肝又会造成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则都易伤肝。那么,如何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来指导我们春日养肝呢?1、谨记早睡勿熬夜良好睡眠有助于养肝血,特别是晚上23点到凌晨3点,此时对应肝胆经时间,应保证此时间段内有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有利于肝经休养,从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若肝…
2024-03-26 查看详细信息 -
清明养生 | 人间四月芳菲始 春归清明雨是时 已有 0 人浏览
-
今日立冬:藏养温补御严寒 已有 0 人浏览
-
积医科普丨生津润燥、早睡早起……这才是秋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已有 0 人浏览
8月8日是立秋节气。今年的立秋还处在“中伏”,因此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炎热天气。那么,面对初秋的炎热,应如何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进行养生保健呢?立秋时节养生,重在“养收”。饮食 宜生津润燥虽然炎热仍在,但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各种生冷的食物、水果蔬菜最好都不要食用,更忌暴饮暴食,不要吃太多的油腻食物,否则会给胃肠增加太重的负担。其次,中医讲秋季应养肺脏,燥邪易伤肺、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益胃生津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粳米、枇杷等食物以生津润肺。起居 宜早睡早起秋季养生,起居方面也应顺应阴阳之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早睡早起。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2023-08-08 查看详细信息 -
今日大暑,传统习俗告诉您如何解暑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多在7月22-24日,中伏前后,是一年之中连续日照最强,气温最高,潮热多雨的日子,故防暑措施十分必要。此时民间有送大暑船、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过大暑、吃凤梨、喝暑羊、斗蟋蟀、吃仙草等习俗。伏茶,是三伏天喝的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之功。凤梨能解暑止渴、消食止泻,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药食两用,有消暑功效。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伏姜茶,把生姜切成片或榨成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制成饮品。酷暑之时…
2023-07-23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丨如何及早发现抑郁障碍的早期信号? 已有 0 人浏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6.8%。多数抑郁障碍患者未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仅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中,也仅有7.1%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因此,一旦发觉自己存在抑郁障碍,要尽早前往医院心理科进行干预治疗。易出现抑郁障碍的人群抑郁障碍是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情感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抑郁障碍可能发生在不同人群中及各个年龄阶段,工作生活学习…
2023-07-10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丨大寒至,冬将尽,养生迎新春 已有 0 人浏览
2023年1月20日16:29:20,农历腊月廿九,我们将迎来大寒。“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时寒潮南下频繁,天气寒冷到极致,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但于冰天雪地中,却隐隐可见大地回春的迹象。正如俗语讲,“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时节,已至年关,越来越浓的年味冲淡了冬日的寒冷。在欢天喜地筹备春节之余,养生保健也绝对不能忽视,要让全家人过一个幸福年、平安年。早卧晚起《黄帝内经》中讲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2023-01-20 查看详细信息 -
今日立秋,请收下一份养生“秘笈” 已有 0 人浏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在自然界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中,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渐变为阴盛的转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气候也逐渐从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为秋季的少雨干燥。不过,此时大部分地区天气仍未转凉,尤其今年夏暑之气尤甚,一般直到处暑节气才会出暑,而真正有凉意要到白露节气之后了。在传统医学中,对从夏至节气到处暑节气的这段日子称之为 “长夏”。因此,立秋是一个阴气渐长但仍处于长夏闷热天气中的一个节气。01、与立秋节气相关的脏腑《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季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2022-08-07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清明假期出行做到这“四防” 健康休闲两不误 已有 0 人浏览
春暖花开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个节气,同时又是一个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主要礼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既有踏青、插柳、游玩的欢歌笑语,又有扫墓、祭奠亲人的感怀之情。清明小长假前后,成了人们外出相对集中的高峰期。对此,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梁志齐主任医师建议朋友们外出踏青、扫墓时应注意做到四防:防感冒、防过敏、防意外、防食物中毒。1、防感冒说到预防感冒,春季是阳气上升、多风的季节,气温忽冷忽热,过了清明…
2022-04-02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冬至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在中国的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古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相隔约15天,每一段就叫做节或气。居于月首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四个节气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而最关键的节点就是冬至和夏至,“至者极也”,冬至和夏至就是自然界气候出现“至阴至阳”的时间。冬至日,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是“一九”的第一天,冬至以后,阳气渐生,阴气渐减,白天逐渐延长,夜晚逐渐缩短。春秋时期,古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日在每年阳历…
2021-12-21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立冬节气话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这便是立冬,一年中第十九个节气。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冬季的开始[1]。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谈冬三月如何养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总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渐入冬月,阳气开始潜藏,气温逐日降低,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养生,即顺应自然,效法天地,所以立冬养生的第一要义即是:无扰乎阳(顾护阳气,令其潜藏)。所…
2021-11-07 查看详细信息 -
【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科普周】骨松不只病在“骨”,中医帮你来调护 已有 0 人浏览
祖国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病名。相关的描述有“骨痿”、“骨痹”、“骨枯”等。《黄帝内经》中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位虽在骨,其基本病机却与人体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的盛衰影响着骨的生长、发育、强盛、衰弱的全过程。肾精亏虚,髓失所养,导致骨髓空虚,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骨髓失养,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另外,脾合肌肉、主四肢,脾虚化源不足,会导致肌肉瘦弱,四肢痿废不用,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肝…
2021-10-09 查看详细信息 -
【冬病夏治】中医科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 已有 0 人浏览
“三伏贴”疗法,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伏天进行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夏季“三伏天”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此时利用温阳祛寒类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可以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祛除伏痰、温阳利气的功效,能有效的治疗一些秋冬易发的疾病。我院中医科曾多年开展“三伏贴”治疗,受到广大患者好评。今年将重新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今年一共四伏(含闰中伏),头伏是7月11日,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实行预约治疗,即日起即可在新街口院区中医门诊开单预约!“三伏贴” 适应症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
2021-07-10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春季养生 重在养肝 已有 0 人浏览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以后,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之象。这种阳气生发的特性正符合中国古代哲学五行理论中“木”的特性,因此在五行分属中,春季属木。而在人体的五脏中,肝也属木,春天的阳气生发,万物生机勃勃,正与中医理论的肝主疏泄、升发的功能非常吻合,所以春天养肝是顺应节气的保健方法。春季的养生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生气通天大论》中说道:“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要想养肝,首先要了…
2021-03-05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冬至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在中国的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相隔约15天,每一段就叫做节或气。居于月首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冬至和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的时期。冬至节气冬至,起源于春秋时期,古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日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周代以冬至为岁首,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所以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2020-12-22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小儿积食的预防与保健 已有 0 人浏览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为了保持机体能量恒定,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容易出现暴饮暴食。对于消化能力不如大人的孩子们,就容易导致胃内积食,久而久之,还会使机体器官高负荷运转,并发很多其他疾病,对小儿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中医有句古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就是,如果想要小儿常保安康,就不能吃得太饱,穿得太暖。而积食就是指宝宝脾胃虚弱,又吃得过饱,或者饮食过于油腻,脾胃运化无力,导致胃内食积生热,影响脏腑气血运行,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提问:小儿积食都有哪些常见症状呢?01、消化系统:积食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了,打嗝、排气、腹胀、腹痛、口腔异味、食欲下降、…
2020-12-07 查看详细信息